回覆列表
  • 1 # 嶼暖娛樂說

    首先他們所處的環境,張國榮在粵語歌壇崛起之初進入歌壇,可惜包裝錯誤,又走了過時的路線,再加上自身修煉還不足,還因為不是草根遭排擠,失敗了。於是他努力了八年,和從小便跟著母親跑舞廳積累了豐富舞臺經驗的梅豔芳差不多同一時期乘著粵語歌壇的光明前途快車走到了巨星之路,沒錯,幾乎一爆紅就是巨星,在他之前譚詠麟是早已紅了幾年的前輩。而譚張爭霸是粵語歌壇的高潮,所以其實張國榮爆紅也就沒幾年便被迫離開歌壇,閉關修煉去了,而幾乎獨霸歌壇的梅豔芳估計也頗為沒勁退出了歌壇。在他們之後的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等等便是粵語歌壇第一代偶像,也是商業模式相當成熟下的粵語歌壇結晶。

    當時的香港風氣是追捧草根明星,也給了草根明星大把的機會,能擺脫草根進入上流機會,哪個不是削尖了腦袋。你進去娛樂公司,公司會給你培訓,給你資源磨鍊演技,主題曲提高知名度。而現在明星大多藝術類院校出身,而藝術類院校都得大把的錢往裡面投,就算不是藝術類出身,也可以大把的錢往熱搜上買,也就是富貴人家出身,人家有退路,何必為了一個職業累死累活,如果不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之類的。但那時的草根不努力有退路嗎?

    沒有,那時的香港又因為經濟形勢好所以資本肯投錢往娛樂市場投,類似現在的內地,也是成熟的娛樂體系,只是內地肯向向華強那樣傾注於電影文化的大佬貌似不多,或者說品位不高,大多是想拿流量明星撈一筆走人,老闆這樣,員工好好幹的可能性也不大。內地經濟是發展了,文化也是真的沒跟上。

    再有提個媒體影響,那些年張國榮梅豔芳時期幾乎有人捧也不行,你得先讓觀眾認可,到了四大天王時期,娛樂公司就深諳觀眾的喜好,將一線明星(這是前提)捧為巨星幾乎不是啥大問題,媒體話語權和影視資源都能控制著呢,觀眾喜歡什麼樣就能先給你塑造成什麼樣。像譚張時期偶像還很有神秘感,四大天王千禧年時期狗仔就很喪心病狂了。

    但那時的媒體還沒有現在的影響力,這也就造成了那個年代的明星必須不斷拿出作品維持熱度。而現在想紅太容易了,甚至不需要成本,即使你沒有天賦,你只要有顏值,有一個讓你爆紅的資本,不需要太過於努力就可以迅速包裝,或者說爆紅之前努力一下,然後各種曝光走紅毯,看秀走機場炒cp維持熱度和人設,那麼嚐了這樣甜頭的人還會繼續努力嗎,更何況天分也不足,恕我直言,劉德華長相很好,更主要他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很努力也刷人品,這是他能站到娛樂圈頂尖的資本,他很聰明。而現在的明星被捧得太高了,所以說跟粉絲接觸太近也不是好事,因為你如果把粉絲的話當真了,尤其是那麼多粉絲都給你洗腦你完美的不行,那就會飄,人一飄就很難下來了。

    梅豔芳能成為巨星和她自小的環境和性格使然,而張國榮說爆紅也算爆紅,但他在紅之前也是個一二線左右的明星,只是他那時雖然都很好,卻情商低了些,得罪了太多人。他們倆就是天賦和努力都很高的人,都達到這地步不奇怪,劉德華有努力和情商能達到他那地步也不奇怪。現在的明星會做人有天賦但在粉絲的糖衣下也不免傷仲永,他們或許聰明,快錢好賺,只要刷刷流量就可以維持熱度吸引資本,但或許也不聰明,因為這些都是泡沫,他們的演技和歌不足以滿足他們作為明星的驕傲,流傳後世,成為經典。

  • 2 # 耗子神創意

    首先第一點,他們兩位的成功都來自於自身的不懈努力,梅豔芳靠著不是非常漂亮的臉蛋能走到當時香港一姐的地位可不是吹出來的,那是實打實自己努力打拼出來的,很多的吊威亞鏡頭都是自己親自上陣,很少用替身。張國榮在霸王別姬中一度陷入劇情太深走不出甚至得抑鬱症都是他們比別人更努力的明證。所以說想要獲得尊重,首先自己要努力!

    第二點,人品方面,在當時的香港娛樂圈打壓新人,打壓對手的情況太多太多,最出名的王傑被毒啞嗓子大家是知道的吧?但是這種事情在他們兩身上卻從沒發生過,梅大姐甚至提拔過許多的年輕人,劉德華,張衛健都得到過梅大姐的提攜,哥哥更是一直待人和善。所以香港許多藝人都尊稱他們,大姐哥哥,這是過硬的人品換來的!

    最後一點,他們都英年早逝,哥哥因情受不了輿論自殺,梅姐乳腺癌去世都給人們留下無盡的遺憾,人就是這樣,失去的東西懂得珍惜!也無形中再次拔高了他們的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的脫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