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瘋啟示錄
-
2 # 紅團378
我想小的時候學歷史課本上的就是“鑽木取火”,用火就是人類文明的開始,它比石器時代還早呢!遺憾的是那時燒的是柴禾!
-
3 # zwK我愛中國
文房四寶
孔子!夢子,古代文字的淪理和論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著優久的歷央史,絲綢,造紙,指南針等
新中國無論科學技術,國防軍事武器都走在世界強國勢不可阻的位置上。
我們常說中華文明傳承5000年!
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的東亞大陸地區,雖然有著紅山、龍山、仰韶、大溪、良渚這五種文化區系,
這些年代出土了數個高規格墓葬,最著名的是仰韶文化西水坡大墓,距今6400多年。其中遺骸的四周擺滿蚌塑,東面是龍,西面是虎,北面是北斗,南面擺了一排動物,起頭的是駝鹿和山羊,後面還有蛇蜥等動物,很有可能是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對星象的詳細描述,說明當時中國地區的人們有豐富的天文知識,這可以用來制定曆法。這位如此高調的墓主是誰,或許檢測其基因組以後,可以在華人的遺傳譜系上找到他的位置。
而紅山文化牛河梁最大的陵墓,是一個金字塔形建築,距今5300多年。墓主佩戴的玉器極其精美、無出其右。他的身份也有待於基因組檢測來解答。說到這裡,紅山文化及其玉器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中國古史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或許都是真的。我們確實到了走出疑古時代的關口。在傳說中的五帝時代,距今四千多年前,中國各地出現了多個城池。八角星的徽章出現在各個文化區的重要器物上。陶寺遺址發現了制定太陽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臺。各地的玉製禮器越來越規範。這一切都說明,中華文明已經完全成形了。
核心文明沒這個概念,考古發現比較有影響力的文明——如良渚文化
中國的史前時代長久以來被低估了。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以夏商為文明探源的出發點,以黃河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核心,無形中降低了周圍地區那些高規格遺蹟遺物的歷史地位,比如遼西的紅山文化、江漢地區的石家河文化、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晉南的陶寺文化、陝北的石峁遺址……隨著探源腳步的邁進,我們才漸漸發現,“滿天星斗”的文化中,有一些已然閃現出文明的火花。“良渚”就是其中一個特殊的個案。
大約在5300年前的長江下游地區,突然出現了一個尚玉的考古學文化——良渚文化。儘管在它之前,玉器就已廣受尊崇,但在此時卻達到空前的繁榮。與以往人們喜愛的裝飾玉器不同,良渚人的玉器可不僅僅是美觀的需要。這些玉器以玉琮為代表,並與鉞、璜、璧、冠狀飾、三叉形器、牌飾、錐形器、管等組成了玉禮器系統,或象徵身份,或象徵權力,或象徵財富。那些至高無上的人被埋葬在土築的高臺上,配享的玉器種類一應俱全,顯示出死者生前無限的尊貴。禮玉上常見刻繪有“神徽”形象,用以表達良渚人的統一信仰。這些玉器的擁有者是良渚的統治階級,他們相信自己是神的化身,行使著神的旨意,隨葬的玉器種類和數量顯示出他們不同的等級和職責範圍。我們在杭州餘杭的反山、瑤山,常州武進的寺墩,江陰的高城墩,上海的福泉山等遺址中,都發現了極高等級的墓群。這就似乎將良渚文化的分佈範圍分割成不同的統治中心,呈現出小邦林立的局面。然而,歷史偏偏給了餘杭一個機會,在反山遺址的周圍,越來越多的良渚文化遺址被發現,這種集中分佈的遺址群落受到了良好的保護,使得考古工作得以在這片土地上穩步開展。
今天,在我們眼前所呈現的,是一個有8個故宮那麼大的良渚古城(6.3平方公里)。它有皇城、內城、外城三重結構,有宮殿與王陵,有城牆與護城河,有城內的水路交通體系,有城外的水利系統,作為國都,其規格已綽綽有餘。
如今,良渚考古已經走過了80多個年頭。從1936年施昕更先生第一次發現良渚的黑皮陶和石質工具開始,到今天我們將其定義成中國古代第一個進入早期國家的區域文明;從1959年夏鼐先生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學界逐漸開始瞭解這一文化的種種個性特點,到今天我們對良渚文明進行多領域、全方位的考古學研究與闡釋,良渚的國家形態愈發豐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