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16807372217

    “六法論”是在《古畫品錄》中最先提出的。《古畫品錄》又稱《古今畫品》或《畫》,

    是南朝齊、梁的藝術理論家謝赫所著的繪畫論。成書於532—549年,有《津逮》本、《說 郛》本、《百川學海》本、《書畫譜》本、《美術叢書》本等版本。

    在《古畫品錄》中,謝赫首先提出繪畫的目的是:“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

    可鑑。

    ”這就是指出了 :透過真實的描寫收到教育的效果。這一理論認識的出現是繪畫理論 進步的表現。全書評論了自三國吳到蕭梁300年間歷史上27個名畫家的繪畫作品。根據他 們的藝術造詣,作者將其分成六品:第一品有陸探微、曹不興、衛協、張墨、荀勖;第二 品有顧駿之、陸綏、袁茜;第三品有姚曇度、顧愷之、毛惠遠、夏瞻、戴逵、江僧寶、吳

    柬、張則、陸杲;第四品有蘧道愍、章繼伯、顧寶光、王微、史道碩;第五品有劉頊、晉 明帝、劉紹祖;第六品為宗炳、丁光。

    當然,這些都是作者運用個人的理論,以自己的審

    美標準所作出的評判,我們姑且不論他的評判對錯與否,他在書中所提出的一系列的方法、 理論還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最重要的是他在書中提出了“六法論”。六論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

    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是人物畫創作和品評的準則。

    他指出了繪畫批評的典範,成 為後世論畫和鑑賞批秤的標準。

    “六法”一詞,後來引伸成為了中國畫的代稱,或理論、技法的總稱。“六法”是中國

    古代繪畫的實踐經驗,總結提高為理論的成果,反映了繪畫藝術發展的一定階段上完整的 認識。而這種認識,在肯定了根據物件造型的必要性的同時,也提出了理解物件內在性質

    的重要性。

    他還提出筆墨是表現物件的重要手段。

    《古畫品錄》是中國藝術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而書中提出的“六法論”是中國古代美

    術品評作品的標準和重要美學原則,一直為歷代畫家、鑑賞家們所遵循,有很大的理論意 義和實用價值。

  • 2 # 吳自強書畫藝術

    中國美術的發展歷史十分悠久,″六法論"是從中國古代魏晉時期玄學中發展出來的對古代繪畫的品評理論,是中國繪畫發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

    “六法”最早出現在南朝齊謝赫的著作《古畫品錄》中。謝赫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畫家、繪畫理論家,在中國畫的實踐和理論方面造詣頗深。宋代美術史家郭若虛說:“六法精論,萬古不移”從南朝到現代,六法被運用著、充實著、發展著,從而成為中國古代美術理論最具穩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則之一。

    ″六法論"它提出了一個初步完備的繪畫體系框架,為之後美術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人在品評中雖然有不同見解,但大體離不開六法的範圍。謝赫的"六法論"是最具代表性的理論之一,它為後世評價作品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自六法論提出後,中國古代繪畫進入了理論自覺的時期。後代畫家始終把六法作為衡量繪畫成敗高下的標準。

    六法依次為:

    ①“氣韻生動”或“氣韻,生動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畫的形象或作品整體具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富於生命的活力。原為衡量畫中人物形象,後擴至其他題材作品,乃至某一繪畫形式因素。

    ②“骨法用筆”或“骨法,用筆是也”,其中“骨”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內在性格的剛直、果斷及所畫人物的骨相所體現出的身份氣質。謝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筆所表現的骨力、力量美,它是傳統繪畫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風格所決定的美學原則。

    ④“隨類賦彩”或“隨類,賦彩是也”,是指著色,可以解釋為色彩與所畫之物象相似。

    ⑤“經營位置”或“經營,位置是也”。經營原意為營造、建築、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動作,因斷句不同而使“位置”或為名詞,或為動詞,總之指構圖和構思。

    ⑥“傳移模寫”或“傳移,模寫是也”,指臨摹作品。傳,移也,或解釋為傳授、流佈、遞送,模為摹仿。繪畫上的傳移流佈,靠的是模寫。模寫的功能,一是可學習基本功,二是可作為流傳作品的手段,由於它並不等同於創作,故謝赫將其放於六法之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覺得自己腦子有病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