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夕惕若厲23
-
2 # 牛逗豬愛鹽焗
有這個可能的,騎兵不可能孤軍奮戰,大部分還是步兵,騎兵緩行,前面帶路,步兵小跑,騎兵起到指揮的作用,騎在馬上,令旗一揮,後面的步兵也看得清楚除了前面,左邊右邊,後面都會有騎兵,方便傳達指令除了獨立成軍的騎兵,一般的騎兵,步兵是可以跟在後面的。
-
3 # 使用者105531342890
不是步兵能跑 ,而是馬無法長時間的跑
馬上將通常是大胖子,長時間呆在馬上,不走動,自然會變胖,馬跑不了半小時,不然會累死
古代騎兵只是衝刺一會,十分鐘後馬速就下來了,體力跟不上。
所謂騎兵,多數時間馬都在走,沒法跑。
-
4 # 我媳婦兒臉最大
步兵為什麼要跟上騎兵的速度?
騎兵大集團衝鋒,利用馬匹高速移動性帶來的強大慣性,對敵方陣型進行衝擊,馬上長兵器也很好施展。這個時候步兵跟上去幹什麼,如果步兵也能幹同樣的事為什麼要花費甚巨去養騎兵。
各兵種都有其特定作用,當然不同兵種也會協同作戰。但作戰時要求步兵跟上騎兵的速度就沒必要了。如果正常行軍,那麼完全沒問題。
-
5 # 蒼松院
一般來說步兵是不可能追上騎兵的。但如果騎兵陷於沼澤、森林,抑或遇上山坡等一些險阻的話,那完全有可能被步兵追上。因此,騎兵最適合在平原、草原作戰。
-
6 # 冬眠要趁早
這是個好問題,很多人估計都沒有這麼想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你得知道幾個十分常見的成語——比如丟盔卸甲,兵敗如山倒。沒錯,就是這些詞。
當戰敗一方開始崩潰的時候,這時一個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士兵放棄抵抗的意願,恐懼會像傳染病一樣迅速地感染整個戰鬥集團。不要說士氣和戰鬥意志,就是連最基本的戰鬥思維都會被死亡的恐懼給徹底瓦解。各個戰鬥分隊或者戰鬥小組完全失去制約,從前訓練有素的攻擊防守陣型也由於恐慌的緣故而混亂不堪。
如果這時主帥能控制系統局面的話,整個戰鬥集團還不至於快速瓦解,怕的就是主帥和主要將領被擊殺或重傷而失去指揮能力。如果主帥被殺或者重傷,本來就已經因為作戰失利而出現的人心不穩的局面會以極快的速度失控。而群眾性的恐慌心理會被放大幾十甚至幾百倍,完全失去理性計程車兵就會成為沒有頭緒的混亂之源。兵士之間的碰撞踩踏更會導致大量的人員傷亡,而這種混亂和傷亡反過來更加刺激人們的恐懼心理,形成惡性迴圈,也就是兵敗如山倒的狀況。
然後出現的就是丟盔卸甲的情形。為了逃命,士兵們會把沉重的鎧甲,頭盔,帳篷,甚至兵器、乾糧袋全部丟棄,一句話就是為了輕裝逃跑。
所以就會出現整個集團失去指揮,建制被打亂,大部分人會沒頭蒼蠅似的東突西竄。受傷的,跑不了的(因為人員密集而無法快速逃跑計程車兵)就會出現集體投降的局面。對於這部分人,戰勝一方有專門打掃戰場計程車兵進行對戰俘進行清理。
至於說騎兵和步兵進行追擊戰敗者的問題,其實本質上是成建制的部隊追擊完全散亂的驚弓之鳥。騎兵會利用機動性快速的對敗軍進行合圍包抄,順帶收割首級和俘虜戰利品,當然這個相對是其次。步兵會有組織的對潰兵進行大範圍的追捕,但主要還是參與合圍,清理戰場。
所以,到這裡你應該就已經明白,勝利的一方不會冒著建制被打亂的風險讓步兵和騎兵進行賽跑的,他們是要有組織的進行剩餘工作。
看影視劇經常有這樣的場面:古騎兵追擊敵人時,協從的步兵緊隨其後,儘管步兵慢慢落伍了,但拐過山嘴後又並行前進了,現實交戰時的追擊戰真的能有這麼能跑的步兵嗎?
回覆列表
追擊戰應該是騎兵先行部分追擊邊追邊戰目的遲滯對方撤退的速度。小部分繞道到對手前方進行堵截比如華容道。而且會調動附近一切可能的有生力量進行層層堵截和襲擾。直到本方步兵趕到徹底合圍對手。以上可稱為粘性戰術。為什麼我們常聽說人多追人少一追就趕上了呢?比如李廣驟遇匈奴騎兵為什麼不掉頭就跑而是射死幾個威震敵膽再從容撤退呢?因為對方人多可以大橫面平行追擊你在左右拐彎的時候包括一些規避動作對手都只走直線所以很快就會被追上。回到步兵追騎兵也一樣。一旦你要撤退。原本龜縮在很多附近城市寨堡裡的步兵就會從聚集地出來。就近堵塞道路橋樑甚至有步兵直接選擇開戰拼死阻擊。這樣還是有可能追上的。彭德懷就是玩步兵追擊戰的高手。兩條腿追汽車輪子不是說說而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