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玦代雙驕

    沒想到皇馬球迷這麼快就把C羅忘了,真是人走茶涼啊,不知道C羅看到此情此景內心有何波瀾。

    前幾日,國際足聯公佈了世界足球先生的十人候選名單,其中最有希望拿獎的就是C羅和莫德里奇,C羅在過去的一年內的俱樂部和國家隊比賽中都發揮出色,而莫德里奇在國家隊的世界盃亞軍成績更加突出。

    可以說無論是誰最終得獎都不意外,不過最近阿斯報做了一項關於此獎的球迷票選活動,最終莫德里奇以46.77%的得票率高居第一,而前皇馬巨星的得票率僅為17%,在他們之後的則是14.41%的巴薩天王梅西。

    我們都知道阿斯報是皇馬喉舌媒體,那麼投票結果偏向皇馬球員也是正常的,但是我沒有想到C羅和魔笛的得票差距居然有這麼大,難道說皇馬球迷已經習慣C羅以尤文球員身份出現了嗎?他們已經忘記C羅的九年奉獻了嗎?

  • 2 # 老樂說球

    人走茶涼,這個說法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阿斯報是皇馬的喉舌,這家報紙票選出的球員,大多是皇馬球員。而目前莫德里奇的得票數高於C羅,這個結果應該不會意外,C羅是皇馬的前球員,他為皇馬做出的貢獻已經成為過去。而莫德里奇是皇馬現在的核心。

    這種現象其實很明顯,既然C羅已經遠走意甲,阿斯報又是皇馬的喉舌,球迷在選票的時候,當然要有自己的球員,如果是梅西和C羅兩人競爭的話,他們一定會選C羅,這個是值得肯定的。

    莫德里奇在這一年幫助皇馬獲得歐冠三連冠,然後在世界盃上又帶領克羅埃西亞闖入決賽,他如果獲得最佳球員,應該也沒有異議。

  • 3 # 邕城小良

    很多人選擇魔笛是因為世界盃的表現,33歲的皇馬中場大將在暮年帶領國家隊打入世界盃決賽拿到亞軍,讓眾多球迷非常感動。C羅同樣很出色,但是他已經有5個了,好不容出現了和C羅一樣的人物魔笛,大家當然會選擇魔笛!

    阿斯報作為皇馬的喉舌媒體,發起的投票目前已經有3萬多人參加,魔笛的得票超過了1萬5,佔比將近47%,而C羅的得票僅有17%,梅西更是隻有14%。這一份結果更加客觀,大家都被魔笛過去一年的表現征服,世界盃的大心臟和最終的金球獎,讓魔笛得到了眾多球迷的認可。

    如果魔笛能獲得最終的世界足球先生,這將是中場球員嶄新的歷史,過去15年的世界足球先生得主都是前鋒球員。魔笛的獲獎不僅僅打破梅羅的壟斷,更是激勵更多的中場球員,我非常期待這歷史性的一刻。

    33歲的魔笛和C羅排在前兩位並不意外,兩位的表現值得稱讚,2018年的世界足球先生,我期待是魔笛!!

  • 4 # 她喜歡的夏天

    對於有些事情真的很無語,我也沒什麼可說的,反正就是希望部分皇馬球迷做人呢還是要有一點良心的,如果皇馬善待他,他會走嗎?所以不求你們記得C羅在過去的9年裡為你們做過什麼帶來過什麼榮譽,但求你們別忘恩負義 過河拆橋

  • 5 # 納什均衡點

    首先莫德里奇贏得認同,我認為沒有什麼不妥,根據《阿斯報》的讀者調查顯示,莫德里奇贏得了3萬名讀者支援,得票1.4萬張,並且佔比46.7%,而C羅則稍微令人意外地只得到5000多票,得票率17%排名第2,梅西和格列茲曼分別贏得4300和3800張選票,排名第3和第4。

    我們可以看到,莫德里奇堪稱是一次完勝,而C羅對比梅西和格列茲曼優勢都不明顯,為何這麼誇張呢?首先一個原因,是C羅離開了西班牙了,那麼西班牙的讀者更多傾向於投給還在皇馬效力的莫德里奇,這是不得不說的一個因素。

    另外,莫德里奇其實也值得贏得FIFA最佳球員,我們對比一下,C羅手握歐冠冠軍,歐冠金靴,世界盃4場4球,各項賽事54場54球,確實非常完美的個人表現,但是葡萄牙止步世界盃16強,怎麼說都是一大硬傷。

    莫德里奇資料無法和C羅比較,但作為中場,他的組織,防守,覆蓋和奔跑,這些不是進球和助攻就能衡量的,魔笛也贏得了歐冠冠軍,榮譽上不差C羅多少。

    而在世界盃賽場上,莫德里奇收穫金球獎,率隊闖進決賽了,克羅埃西亞比葡萄牙走得遠得多,這就是莫德里奇的優勢,而且莫德里奇有一點悲情成分,也會更引起球迷共鳴,人之常情嘛,因此莫德里奇大幅領先C羅,並不十分意。

  • 6 # 瘋評科技

    這個結果應該是實至名歸的。

    無論是國家隊還是同在皇馬俱樂部,莫德里奇的發揮都是非常好的。

    莫德里奇帶領克羅埃西亞在2018年世界盃中勇奪亞軍,並獲取金球獎,這個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同時也協助皇馬連續第三年奪得歐洲冠軍盃。

    C羅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在皇馬奪的歐冠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帶領葡萄牙在2018世界盃中小組出線,並小組賽上演帽子戲法,可惜葡萄牙淘汰賽被烏拉圭淘汰,未能走遠。

    2個人表現都很好,綜合比較,個人認為莫德里奇略勝一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年一波開門紅,長安汽車如何做到“強者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