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貳叄得一

    “刮骨療傷”從字面上解釋,劃開傷瘡至漏骨,然後用刀一下一下刮掉骨頭上的毒素。常用以表現一個人的豪勇。不是沒有感覺,正相反,是太有感覺了!是常人忍受不了的疼痛。而關羽,不僅忍受下來,還是談笑把酒的受了下來。沒有感覺?用現在話說,沒有感覺那就是個半麻手術。試問,你做個半麻手術會有自豪的感覺嗎?

  • 2 # 文眾說易經

    《三國演義》中,關羽刮骨療毒是有感覺的,是很疼痛的。關羽也是和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關羽也是一個普通人。

    刮骨療毒,就是把面板和肉割開,在骨頭上把毒刮掉。作為一個普通的人,疼痛感是無以言表的,別說是刮骨療毒,哪怕是刮破了一層皮,都非常的疼痛。

    關羽為什麼不怕疼痛呢?關羽知道毒在自己的胳膊上,在刮骨療毒的時候,雖然藉助“弈棋”來減輕自己的痛苦,但是還是疼痛難忍。關於為了穩定軍心,也不敢表現出自己的疼痛與痛苦。關羽知道,疼痛是一種痛苦,如果沒有這種刮骨療毒的痛苦,關羽將更加痛苦。疼痛是對人的一種本能性的保護。

    而在現在的生活中,在我們非常投入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也會不小心碰傷,擦傷自己,但自己卻一點也不知道疼,等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才知道自己受傷,才感覺到疼痛。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多。

    關羽刮骨療毒是很疼痛,很有感覺的。

  • 3 # 布衣之徐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經過一千多年的民間傳說和加工演義,到了羅貫中手上,關羽已經變成了關公,關公也位列“武聖”,其義薄雲天,單刀赴會的定位已經深入人心。

    對關羽的藝術加工,只能往忠、義、仁、勇上面靠。

    刮骨療毒這種戰爭中的治療手段,在古代中國外科手術經驗不多,缺乏必要麻醉手段的條件下,應該是常態的,但《三國志》裡,單獨把關羽的事蹟拿出來記錄和描寫,我想陳壽先生當時在關羽的治史上,是帶有自己明確的個人感情的。

    首先,刮骨療毒是個不小的手術,不應該會在一個將軍和諸將吃喝飲酒的環境和狀態下發生,要麼就是陳壽根據傳說的故事加以記錄,要麼關羽就是秀界領袖,放到現代,關羽這也太會作秀了吧。

    再說,拿劉伯承棄眼療傷的現實故事來看,劉伯承元帥為了大腦不受損傷,不用麻藥摘除眼球,狀況中劉伯承元帥還是疼的扶緊柱子,渾身冷汗,咬緊牙關,這才是一個正常人的正常狀態,而關羽還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真神人也,你信嗎?

    最後,陳壽《三國志》中,關羽刮骨療毒,是沒有提到上沒上麻藥的,如果關羽透過這種方式來激勵士氣,那一定是事先已經做好了麻醉工作,這樣看,還算個正能量的秀。

  • 4 # 阿彬說歷史

    我是阿彬,我來回答

    關羽做為三國中名氣最大的武將,也是忠義無雙的武將,民間素有武聖的稱號。

    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關羽雖是S級戰將但也有七情六慾,要破開皮肉療傷怎麼可能不痛?

    華佗發明麻沸散但依然沒有構成完整的醫療保健體系,麻沸散本身就有很大的缺陷,只是可以緩解部分疼痛,藥效一過依然疼的死去活來。

    況且藥性的時間,劑量拿捏也很不準確也會因人而異。所以直到近一千年後麻醉技術才由西方完善。

    說回正題,關羽中毒箭不上麻藥絕不是為了裝b,古代本身物資匱乏又是戰亂,這麻沸散是沒有的,按照三國演義羅本的說法是華佗給關羽療毒,事發突然需要馬上醫治,不可能等到麻藥來了,等到麻沸散送來關羽的胳膊也廢了。

    關羽比普通人意志力強,他想到的方法是和別人下棋轉移注意力來緩解疼痛,果然關羽紋絲不動一聲不吭捱過了這一劫。

    現在有很多小朋友也都很害怕打針,醫生護士也會藉以問些問題然後下手,小朋友就不會覺得那麼痛了。

    在真實歷史中關羽臂膀確實受過傷,而為關羽療傷的醫生卻不是華佗,史書沒有留下他的姓名。

    關羽做為主將不能在兵士面前露怯,他並沒有下棋而是買醉止痛。

    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飲酒。

    臨危不亂,泰然處之。關羽也真就沒誰了,相對的疼還是疼,一般人還真不能向他這樣。要知道古代的酒沒什麼度數的。關羽的精神力是真厲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產包都要帶什麼包了的啊?想看下還有什麼沒有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