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車拾子寒

    其實縱觀歷史,每一個靠世家大族推捧起來的王朝,往往也會毀於世家大族之手,隋朝楊廣橫徵暴斂固然加劇了毀滅的步伐,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手中的權力更是讓搖搖欲墜的隋王朝瞬間土崩瓦解,皇權不夠集中,藩鎮之間各自為政,互相觀望,當皇權與世家大族的利益發生劇烈的摩擦碰撞,雙方利益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各種矛盾,日久天長達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就會發生不可逆轉的局面

  • 2 # 環宇同城

    據傳,隋文帝楊堅是西方人眼中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帝王之一。

    隋王朝雖僅歷二世三十年,卻在諸多方面創造了偉大的歷史功績。

    1: 人口快速恢復(見圖)

    西晉短暫統一後,中國進入隔江對峙長達400年的分裂。連年戰亂使人口銳減。到了隋煬帝,人口總數達到西晉人口的2倍還多。

    2:府庫充盈

    隋文帝實行輕徭薄賦的國策,且多次大規模減免徭役賦稅。另外廢除酒稅、市稅和開放鹽市,商業環境相對寬鬆。

    《通典》記載: 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華州永豐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石,天下義倉,又皆充滿。京都及幷州庫步帛各數千萬,而錫賚勳庸,並出豐厚,亦魏晉以降之未有。

    隋煬帝楊廣接手這樣一個家底厚實的帝國,卻僅用十幾年葬送了老大帝國。

    1: 營建東都洛陽,耗時11年,每月徵用民力200萬,死者近半。此舉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動搖國本。

    2: 開建隋朝大運河,引谷水、洛水到黃河,引黃河入汴水,再將汴水引入泗水,終至淮河。

    隋煬帝四年,開通永濟渠,引沁水南入黃河,北通涿州,徵用民力100多萬。開通運河本是好事,卻也極大消耗國力。

    3: 多次下江南巡遊,耗資巨糜

    隋煬帝南下揚州,所乘龍舟,高45尺,長200尺,船員8萬,船隊前後相連達到200裡,沿岸有騎兵守衛。

    4: 三徵高麗無果

    隋煬帝三徵高麗無果,其中隋煬帝八年,楊廣率百萬軍隊親征高麗,30萬先鋒軍隊渡過遼河生還者不足3萬。

    終於,國家被拖入到民力凋敝,經濟崩潰的疲敝狀態,老大帝國在各地起義軍的吶喊聲中,退出了中國歷史舞臺。

  • 3 # 看遍山川

    隋朝的問題根源出在隋文帝楊堅身上,楊堅的江山從孤兒寡母手裡奪來得太容易,他唯恐群臣不服,事必躬親不願意信任手下各部門,大臣們也知道他這方面的顧忌,哪怕皇帝做事未盡合理,他們為了避禍也不願多講。

    關於隋文帝的執政得失,唐太宗評價地很清楚,雖然楊堅勤政不怠,勵精圖治,倡導節儉,反對奢侈,但糾其根本是因為他骨子裡不信任任何人,處處提防,害怕別人有所隱瞞。在很多方面眼界手段都顯得過分狹小,沒有大國君王的氣度。

    同樣是非常手段篡位得來的皇權,唐太宗就以恢宏的氣度,引領貞觀之治,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合理和價值。而隋文帝楊堅就顯得狹隘和小氣,還倒退潮流學秦始皇收繳大刀長槊,連大一些的船隻他都要沒收。怕別人造反,也就是自己缺乏自信,缺少放小抓大的總體思維,像唐太宗那樣把精力用在治理國家上,老百姓富裕過好日子,誰還願意造反呢。

    楊堅在政治上的眼光短視,表現在國民經濟上的“摳”就一點都不奇怪了。經過幾年的修身養息,政府是有錢了,但楊堅緊緊拽住國家財富,藏富於國,百姓享受不到國家發展的紅利。甚至遭災難時,隋文帝也“摳”,不情願開倉賑災。

    開皇十四年大旱莊稼無收,政府糧倉爆滿,隋文帝卻不許放糧給百姓,積攢的糧食等到了隋煬帝繼位時,足可以供應天下五六十年,隋文帝為子孫積累了碩大的財富,但成了一個民心盡失的老守財奴。

    沒有廣闊的胸懷,熱衷於細枝末節,隋文帝狹隘的執政思路,直接影響了他的政治判斷力和對繼承人的選擇。楊廣投起所好,善於掩飾慾望,太子楊勇是性情中人,不像楊堅那樣吝嗇保守,而楊堅當初在北周篡權之前不也就是如今低調的楊廣麼。

    正如北周宇文氏沒有對韜光養晦的楊堅採取措施一樣,楊堅沒有選擇高調的楊勇而是看中了和自己一脈相承的楊廣。楊堅能夠從北周手裡賺來江山皇位,但是他的人生格局只能抱著金元寶,再選擇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繼承人,來揮霍光他守財奴的財富和江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李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