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此箋

    區別在於,大難臨頭

    “股肱之臣”,可生可死

    “社稷之臣”,唯有一死

    兩者都是封建意義上的“忠臣”,只不過“股肱之臣”忠的君王和社稷;“社稷之臣”忠的是江山社稷。

    在“股肱之臣”的理念中,君王在社稷之前,但為官之道,還是要有一個“國家社稷”的底線。這樣的大臣,一般會順時而動,君王英明時,他會輔佐君王治理國家,經國志民。君王昏庸時,他會擇時而動,可輔佐時,會一邊順著君王的意志,一邊治理國家,如不可輔佐,他可能會順著君王成為佞臣,也可能隱退山林,甚至最後起兵造反,也有可能。

    秦朝的李斯

    漢朝的蕭何、陳平、周勃

    晉朝的楊駿

    宋朝的趙普

    明朝的劉伯溫

    都是“股肱之臣”,他們終於君王,治理國家,但是皇帝或當權者出現錯誤時,他們大多不會拼命死諫,糾正皇帝的失誤。

    “社稷之臣”與“股肱之臣”不同。

    “社稷之臣”的最大區別在於,他們秉持的是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貴君輕的思想。對於這樣的大臣而言,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儒家早期經典著作《禮記·曲禮》記載:“國君死社稷,大夫死眾,士死制 。”在社稷之臣眼中,國君是江山社稷的守護者,而不是擁有者。當國家危難之時,國君應該為了保衛社稷而死,大臣應當率領民眾保衛國家。

    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建國時期,皇帝會在戰場上浴血廝殺,其他時間,大多都會坐鎮京師不宜輕出,秉持儒家“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理念。所以,御駕親征的情況就比較少,而被“社稷之臣”強行御駕親征的就更少了。

    寇準要求宋真宗,御駕親征,親赴前線澶州督師抵抗遼國。皇帝的安危,心情好壞,都不重要,保衛國家才是關鍵。

    所以“社稷之臣”經常會不給皇帝好臉色,也不會逆來順受,更不會考慮皇帝的心情。這樣的大臣,在英明君主的時代,會被皇帝捏著鼻子忍了,在脾氣不好的君王時代,則大多鬱郁不得志,甚至被殺,也是有可能。

    西漢的王陵、汲黯

    唐朝的魏徵

    宋朝的寇準,岳飛

    都是“社稷之臣”,他們遵從“民貴君輕”的理念,認為“國君死社稷,大夫死眾,士死制 。”

  • 2 # 佛緣初心靜

    股肱之臣:忠於皇上對統治者畢恭畢敬,就像皇帝肚子裡的蛔蟲一樣,給上頭辦事能讓皇上放心順心,就好像皇上剛咳嗽一聲就知道要拿痰盂。他們的關係是君臣亦朋友,就好像乾隆和和珅的關係。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有一集紀曉嵐想讓和珅死可乾隆不願意。乾隆說:和珅是我的朋友,殺了他自己連個說話的人都沒了,就成了真的孤家寡人了。此時紀曉嵐迴應道:臣也願意做皇上的朋友。

    可乾隆說紀曉嵐不是他的朋友,紀曉嵐是屬於清王朝的,江山社稷的。以後大清江山還要靠紀曉嵐

    我想紀曉嵐和和珅算是社稷之臣和股肱之臣最好的兩個例子了吧

  • 3 # 白塨霆

    感謝能夠與大家分享個人對此問題的認識。

    首先,股肱之臣:指的是輔佐帝王的重臣,也喻為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相當於皇帝的左膀右臂。社稷之臣:稱春秋時附庸於大國的小國。也稱身負國家重任的大臣。

    我們從這兩個詞的解釋便可以看出,股肱之臣與社稷之臣皆為封建社會中帝王統治下的國家重臣。而區別就在於股肱之臣深得皇帝信任,不一定比社稷之臣有才華,但卻一定比社稷之臣討皇帝喜歡;社稷之臣則是對國家江山社稷有用的棟樑之才,但不一定是皇帝信任的。

    在封建社會中,皇帝才是最大的。股肱之臣與社稷之臣區別還是很大的。想要做股肱之臣,不僅要有才華,還要能夠得到皇帝寵信。比如同樣是惹到皇帝不高興,不論社稷之臣才華再大,誰也救不了自己了;而股肱之臣則還有化險為夷的可能,因為皇帝信任自己。即使你是對國家社稷有用的人才,得不到皇帝的信任,那也是空有一腔熱血而無用啊。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封建社會中想要忠君報國,首先要學會討得皇帝信任,才能有所作為,才能發揮自己能力。

    感謝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套袋前應該怎樣用藥?應該做哪些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