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藍先生易學研究
-
2 # 皮皮變皮皮俠
謝邀,《道德經》是春秋老子所留的一部教人修道的著作。主題思想是道法自然。至於《道德經》能不能改變人生的問題是值得深思,我個人認為是能夠一定程度上改變人生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人生在世不管做什麼都要先有人品有思想有行動。而這本書內容覆蓋的非常廣泛,被譽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人的成功跟背景條件自身因素都有關係,有的人一生出來能夠有很好的平臺,但是不代表沒有平臺的人不能夠通過後天的努力獲得平臺。如果你身邊能擁有很多有能力的朋友。那麼只要你會運用這些朋友你是可以向更好層次發展的,同理你擁有再好的平臺沒有好好運用那麼可能還不去原來,所以能做什麼事都是看你個人的。而這本書可以提升思想境界的。如果你的思想境界到了再自身努力那麼成功就在眼前。
-
3 # 有得觀史
改變人生有兩個渠道,一個來自外部,一個來自內部。
來自外部的東西我們無發控制。比如王思聰生在王健林家,成了富二代。你也想生在王健林家,可是卻偏偏生在了李健林家,而李健林是大山深處一農民,你只能做個窮二代,日子過得很苦很苦。後來國家政策好,精準扶貧,你家藉著扶貧的東風發家致富,蓋起來小洋樓,生活變好了。這扶貧也不是你能說了算的。
來自內部的東西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比如你透過學習可以增加知識提升學歷,透過修身可以提高德行 ,透過練習可以提高技能,透過堅持可以培養良好習慣。這些提高都是可以改變人生的。
《道德經》是不會主動改變人的,要改變人生,需要來自內部的力量。所以靠《道德經》改變人生,需要打通內部渠道。
《道德經》是中國最完整的哲學思想體系,它主要揭示的是規律,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學習《道德經》,確實可以提高人們認識和運用規律的能力,從而改變人生。但是,能不能改變,能改變多少,這取決於學習者本人,能不能讀懂,能不能學會,能不能運用。
-
4 # 諸葛哥哥來了
因為現在已知的有幾個不同的版本,所以我一般把這本經書直接稱為《老子》。
首先,說《老子》是一本可以改變人生的書,這話是沒問題的;雖然通篇只有“五千言”但是想把這書弄透徹,單靠花費大量精力認真閱讀是不夠的,個人的人生閱歷、思維境界、哲學素養等等因素決定了所能理解的深度。
當然看註釋或者聽一些學者的講解,可以幫助理解,但起碼有兩個問題:
第一:原書就有好幾個版本,每個版本註釋又分好幾個版本。網上各種各樣的資料更是五花八門,說實話,我個人感覺真正能摸到精髓的絕對是極少數,有些更是把今人口中之道德帶入書中……還有的愣是扯到傳統儒家和宋明理學相關思想上去了,至於是有意無意,我不得而知……所以,相對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是必須得,否則很有可能最後是一頭霧水,懵懵懂懂。
第二,即便看懂了(我意思是真的看懂了),離“悟”的境界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而《老子》讓你達到的基本境界也是最高境界是“悟”,而這個“悟”是沒有盡頭的。打個比方,你真的把書中某一章節看通透了,就好比是你知道了一個乘法口訣,而真正的問題在於今後做題甚至生活中無窮盡的運用和思考。
道在心中,悟乃人生。達到一定境界則必然會改變人生;但真到那時侯你就會認識到所謂改變了的人生,正是不變之人生,所謂人生的改變也是人生之不變。
-
5 # 塵谷行知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你給一個乞丐一張百元鈔票,他的人生會怎樣呢?
只有兩個結果,要麼他拿去吃喝玩樂去了,分分鐘就花得精光了。要麼他拿去買了一身衣服,然後光鮮亮麗地去找了一份工作。兩種不同的結局,關鍵因素是當事人的選擇。
同樣的道理,你教會了一個小孩子道德經裡的文字內容,並且他能倒背如流,然而,他卻無法理解裡面的意思,甚至你讓他運用自己的理解說出個“道”的大概意思,他也不一定能說得出來,為什麼?因為在他眼裡《道德經》不過是像其它文章一樣會背誦就可以了。
不會用的人《道德經》不過是一本很玄的書,會用的人《道德經》就是開啟成功的萬能鑰匙。
回覆列表
改變我們的人生?靠的是智慧!讀道德經?也要看看自己能不能讀懂,不理解,或偏方向的認識能不能增有益的思考?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