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故歷史
-
2 # 不沉的經遠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國艦隊有戰艦16艘(其中3艘為裝備有74門大炮的戰列艦),蒸汽船4艘,運輸艦船28艘。戰爭爆發後,英國從本土又陸續增援了一些軍艦,到1842年8月戰爭結束時,侵華英軍艦隊擴充到戰艦25艘,蒸汽艦船15艘,加上醫院船、測量船、運輸船共60餘艘。
蒸汽船在航行時不需要依賴風力或人力,只要有煤炭就可以持續航行。因此蒸汽船在鴉片戰爭中往往作為艦隊的先鋒,為艦隊測量水深,偵查情報。
另外在無風或者進入內河時,蒸汽船還可以拖帶風帆戰艦,增加了戰艦的使用範圍,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
3 # 辰晨木
華人概念的“創新”:蒸汽機+車船=火輪船
一、鴉片戰爭中的英國軍艦構成
鴉片戰爭中英國的主要作戰軍艦仍為木製風帆支力,與清軍類似,但是它是用堅實的木料製成,船體下部為雙層,且用銅片等金屬材料包裹,防蛀防朽防火;船上有兩桅或三桅,懸掛數十具風帆,能利用各種風向航行;軍艦較大,排水量大且安炮較多。除此之外,確實出現了誕生於工業革命末期的蒸汽動力鐵殼明輪。它具有航速快、機動效能強、吃水淺等特點。在武器裝備落後的中國沿海和內河橫行肆虐。
二、華人眼中的“火輪船”
鴉片戰爭中最為華人瞠目結舌的就是英人的船堅炮利。本來對金髮碧眼的洋人看起來就如天外來客一般,對於他們乘坐的輪船能在海上劈波斬浪,如履平地,瞬息千萬裡,而且船上安裝的火炮更是威力無窮,船速快、炮火威力大,讓處於中世紀水平的清王朝吃盡了苦頭。所謂船堅炮利,這四個字就是對當時的貼切形容。
而華人對英方蒸汽輪船的形容——火輪船,這個形容詞,華人對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的認識是從它的外形開始的。請看圖片:
華人首先看到的是它兩旁的轉輪,以及聳立在船中間冒著黑煙的煙筒。這便形成了“火輪船”的概念。今天我們知道那時提及的火輪船實質就是蒸汽輪船, “火”者,蒸汽機也;“輪”則來源於醒目的兩個激水明輪。所以,蒸汽機+車船=火輪船。雖然後來明輪被更為先進的螺旋槳取代,但是“輪”的稱謂卻與蒸汽機船結下了不解之緣,被保留了下來。
三、華人的火輪船製造夢
鴉片戰爭後,先進的華人首先認識到英方的船堅炮利,並努力嘗試探究火輪船被後的執行原理。如林則徐、魏源等主張仿造火輪船。丁拱辰最早對西洋武器資料進行了收集整理,編著成《演炮圖說》, 之後他又透過多次實踐,對《演炮圖說》再三修訂,在丁守存和另一科學家鄭復光的幫助下,於道光二十三年增訂刊行《演炮圖說輯要》。
之後,鄭復光在他的《火輪船圖說》中詳細地介紹了蒸汽機的工作原理,安裝方法及火輪船的特性。後來魏源作《海國圖志》,詳繪了火輪船的飛輪和氣缸結構,並作《火輪船說》,附詳圖說到了蒸汽動力的原理,可惜的是,這聲音在當時是極為微弱的。《海國圖志》刊行後在國內不受重視,卻被日本人意外發現,如獲至寶。這些都體現了華人對蒸汽機船的探索。
直至1865年,徐壽和華衡芳合作製成了一艘木殼輪船“黃鵠”號。這樣一直到江南製造局和福州船政局成立,中國的蒸汽船、火輪船的製造被納入洋務運動的軌道。
回覆列表
英國遠征軍艦隊是16艘軍艦,4艘武裝輪船,1艘運兵船,27艘運輸船。英國的戰艦都是蒸汽風帆戰艦,船底是黃銅包裹,船身是厚白鐵皮包裹的。而武裝輪船是那種船兩側有明輪推進的蒸汽動力的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