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既然說推翻了封建制度,那當時封建制度的代表就是溥儀所處的清王朝,既然11年都推翻了。推翻了不等於直接推翻了清王朝嘛?為啥12年才宣佈退位呢?
5
回覆列表
  • 1 # 亂神虎

    看歷史書上所描繪的那樣,答案一目瞭然。

    辛亥革命是孫中山創立同盟會,確定三民主義之後進行的一系列革命運動的總體描繪。比如黃花崗起義的失敗,直到武昌起義的勝利,才真正確立了革命的成功。

    多個封建省的總督,趁機見風使舵,加入革命派擁護革命。但是當時清朝在北方還有多個省支援清朝統治。

    最為關鍵的就是帝國主義的干涉。他們看清朝統治危機,就臨時決定支援袁世凱為國家領導人。

    袁世凱也趁機與革命派干涉,而真正純粹革命派勢力小,不能反對,只能擁護袁世凱為大總統。

    這個時候,清朝勢力在內外勢力的壓迫下退位宣佈滅亡了。

  • 2 # 鳶飛九天2018

    1911辛亥革命,始於武昌起義,革命黨建立了湖北軍政府,此時革命起義已成燎原之勢,革命、共和理念深入人心。各地督撫見勢不妙,紛紛宣佈獨立。

    但是清政府並沒有坐以待斃,他們啟用了北洋軍閥袁世凱。而宣佈獨立的省份多在南方,北方只有山西宣佈獨立,其他省份依然是清朝統治之下。因此當時的清廷仍在掙扎。

    當列強看到辛亥革命起義遍地,清朝政府大勢已去,放棄了對清政府的支援,轉而支援袁世凱。而此時的袁世凱,經過多輪談判與南方國民政府達成協議,因此掌握著北洋軍的袁世凱藉機逼宮。迫使清朝皇帝宣統帝溥儀退位,而經過了一系列事件,此時已經是1912年了,宣統帝才正式宣佈退位,清朝宣佈滅亡。

  • 3 # 林小野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南方多省響應革命,但是清政府還掌握著北方地區。

    辛亥革命,從武昌起義到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段時間,北方地區尚屬於清政府的統治勢力,派袁世凱南下壓制起義。袁世凱手握兵權,在談判未果後,率軍攻打武漢三鎮,打得革命黨人節節敗退,攻佔二鎮。

    革命黨人組織較為散亂,戰鬥力不足,倘若袁世凱繼續攻打,局勢可想而知。因此,袁世凱成為這場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清廷希望袁世凱平定起義。而革命黨也意識到袁世凱的重要作用,必須依靠袁世凱實現民主共和。在革命黨人許諾袁世凱做民國總統後,促使清帝遜位,才擺上日程。

    面對袁世凱的軟硬威脅,清帝遜位,結束了268年的封建統治。

    還有需要明白的是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帝制,並沒有完全推翻封建制度。

  • 4 # 訪史

    首先明確一點,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帝制,並未推翻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並未改變中國現有的社會性質和社會現狀,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們並未獲得真的民主和自由。這一點也是辛亥革命的侷限性所在,同樣的也是所有資產階級的侷限性所在,他們具有革命性也具有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妥協性。

    辛亥革命後,革命黨與袁世凱舉行了南北和談。在南北和談前,南北雙方即獨立省份聯盟與清廷已經停戰。在經過兩次和談會議後,南北雙方才開始討論國體問題,此時已經是1911年12月27日,距離宣統皇帝退位不到三個月時間。自此以後,革命黨與清廷就國體問題發生了僵持。在經歷了南北會談五次會議之後,依舊未能達成雙方的協調統一。1912年1月1日,中國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唐紹儀再次請辭和談代表,並告知伍廷芳停開會議。

    1月14日時,袁世凱與伍廷芳電商協定第六次停戰協議,停戰日期延長到1月29日。

    1月16日,袁世凱聯合內閣大臣秘奏清廷,稱“大局危迫已極,民軍堅持共和,別無再議,望宣佈共和,請開皇族會議速定方案。”

    清廷在幾經掙扎後,2月3日隆裕太后授權袁世凱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商議清帝退位條件。最終2月11日,宣統皇帝退位。

    辛亥革命並不徹底,並沒有完全擊垮封建勢力。辛亥革命後,舉行的南北會談,協定的停戰協議,都可以表明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也就是因為它的不徹底,清帝的退位才拖延瞭如此之久。

  • 5 # 春秋拾遺

    第一:辛亥革命爆發後,雖然南方多省宣佈獨立,但是全國還有將近一半省份仍在清廷統治之下。第二:滿清貴族依然掌握著除軍權等外的不少權力,還不肯放棄政權,尤其以一些青壯派為甚。第三:清廷對北洋軍還抱有幻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情低落的時候老公不願安慰自己,不知道是他不夠愛我還是我自己太粘人了,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