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媽媽關注

    其實不是,是一本認知書,是讓孩子對是非有判斷,也是讓孩子去感受繪本中媽媽對於大衛的愛。讓孩子確定,即使做錯了事,媽媽也是愛孩子的。

    在講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問孩子,覺得大衛做得對不對,覺得媽媽說得對不對。媽媽愛孩子嗎?以開放式的問題讓孩子去思考、去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去灌輸和控制。

  • 2 # 十項全能的老餘同志

    我個人是比較反對控制孩子的,我認為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不是讓他按照我們的價值觀去看待世界,而是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自己去衡量事物的利弊。

    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凡事張弛有度。有的事,做得極端了,就容易發生質變。

    大衛適合看的孩子,是年級比較小,還沒有生活的基本認知的孩子,教給他們一些不影響價值觀的基本正確行為。透過繪本,簡單形象的給孩子展示出生活行為的基本是非。這樣會給家長省不少精力

    當然如果因為生活習慣不同,可能有的認知會不同,家長希望孩子這樣做的,那就把那頁粘上就好了。

  • 3 # 九月育兒時間

    《大衛,不可以》這本繪本不是講家長控制的書。

    繪本《大衛,不可以》,故事講的是小朋友的壞習慣糾正問題以及偉大的母愛問題,雖然大衛的媽媽的教育方式只有一句“不可以”,相對比較簡單,但是繪本中處處顯露著大衛媽媽對大衛深深的愛,以及對壞習慣的及時糾正。

    繪本中的情景我們讀著也會莞爾一笑,因為太多的情景在我們育兒過程中都似曾相識。

    大衛是一個不太懂事的孩子,大衛還有很多的壞習慣,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媽媽對大衛的愛,以及大衛的天真可愛,我們生活中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會像大衛一樣?

    例如,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畫面:

    大衛兩隻腳的腳尖踩在一把椅子的邊緣上,身體傾斜45度,左手緊緊抓住壁櫥的下方,右臂向上高高舉起,伸開五指正欲去夠媽媽放在櫥壁最上層的餅乾桶。

    畫面上沒有媽媽,只有媽媽的一句話,“大衛不可以”。

    媽媽之所以把餅乾桶放在最上層,是擔心大衛吃多身體對身體沒有好處。可她沒想到大衛會用這樣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這樣的事情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媽媽都有可能會遇到,這樣做很危險,這種時刻大衛媽媽的不可以是非常及時也是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做家長的,看到這裡應當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孩子拿到某種東西,最好的辦法是不讓他看到,如果你讓他看到而得不到的話,那麼危險可能就會降臨了。繪本告訴我們,平時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絕對不能麻痺大意。

    還有一個畫面,我印象比較深刻。就是大衛在洗澡的時候,澡盆裡放著大衛的玩具,比如游泳圈,軍艦,小鴨子,鯊魚等等。澡盆裡的水早就溢位水,而大衛仍然開啟著水龍頭,面戴潛水鏡,手拿鯊魚,把這裡當作戲水樂園,不管不顧的肆意玩水。

    每個孩子都希望這裡能夠這樣痛快的洗澡,可是大衛的媽媽卻說不可以,因為這樣洗澡不但增加媽媽的家務負擔,而且也浪費水資源。

    這個故事情結告訴我們,應當從小就對孩子進行節約教育,讓他們養成好習慣。

    最後還有一個畫面讓我印象比較深刻。

    大衛身穿紅色的儀仗隊服,碩大的腦袋上扣著一個飯鍋,左手舉著一把勺子,正在起勁地敲打著右手裡的一個飯鍋,你看他雙眼閉著,鼻孔朝天,齜牙咧嘴地陶醉在敲打樂中。我們似乎聽到了刺耳的敲打聲和大衛得意的哄叫聲以及媽媽憤怒的呵斥聲。

    這個故事情景使我們認識到孩子喜歡敲打無可非議,但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敲的,更不能製造噪聲擾民,要考慮他人感受。

    《大衛,不可以》繪本絕對不是講控制的書,而是蘊涵瞭如上所述的許多生活道理。我們小朋友應該要學做一個講衛生,不在家吵鬧,按時寫作業,按時睡覺,整理好自己的房間,從小養成好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大衛的媽媽很愛大衛,小朋友們的媽媽都是最愛自己的。故事中我們也感受到了大衛媽媽的愛以及孩子的乖巧溫暖的畫面。

    《大衛,不可以》是很不錯的繪本之一,推薦你帶孩子一起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衛生間專業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