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者自樂也
-
2 # 文以靜心
這個問題可能不太好說,不然不能5個回答中就有兩個用了同樣的開頭。
我個人覺得要從三多入手解決孩子的內向問題:多與他談話,多讓他做事,多讓他參與活動。進行三多活動時,應注意先易後難。
多與他談話內向的孩子的表現之一就是不愛吱聲。也就是不愛和別人說話,不願意表達。先進行一些問答式的談話。比如家裡要決定什麼事情時可先問他行不行,進一步問他怎樣才行,提問時儘量少用複雜提問,什麼是複雜提問呢,複雜提問就是提問中隱含了提問,而這個隱含提問必須先說清楚。少用複雜提問,以避免孩子反感。等孩子 話多了以後,再進行一些說明、敘述性的談話。設定這些談話時也要注意先將大的問題拆解成幾個小問題,先叫孩子說明敘述小問題,再說明敘述大問題。
多讓他做事內向孩子的表現之一有時是不愛活動,坐在一個地方發呆。多讓他做事,可按先幫助別人再獨立完成再與別人合作、先與家裡熟悉的人再與家外生人合作的順序。
多讓他參與活動內向孩子的表現之一就是不合群。多讓他參與活動,注意儘量以他為中心,提高他的參與度,避免出現人在心不在的情況。
-
3 # 阿君的生活日記
內向的孩子多讓他做點什麼呢?
弟弟也是很內向,放假了只能帶他多出去玩,見見外面的世界。
最好兩個家長一起帶著去哪怕他都高中了,特別是父親能產生共鳴,在外面相依為命的感覺。我弟平時要買什麼,或者我家裡面需要買什麼,我都會叫他自己去,讓他自己去跟老闆溝通,週末了,給他報籃球班興趣班,但是就是不報語文數學班,有的時候他也挺喜歡打球的,就是沒有朋友,感覺到很孤單。
之前說帶他去玩了,他特別開心,所以我覺得還是出去帶去旅遊好一點
孩子在一天天長大,性格也在逐步的形成,有很多孩子不愛說話,不喜歡交流,也就是所謂的內向。但內向、膽小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教養方式。而且許多研究表明,許多成年人的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兒童時代。如果父母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不準孩子單獨外出,不讓孩子多接觸同齡夥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過分嬌寵孩子,事事包辦替代,使孩子喪失鍛鍊的機會;或者父母過分嚴厲,那麼孩子整日就會戰戰兢兢。
那我們平時可以做些什麼呢?
1.不對孩子提強制性要求。
如果孩子很害羞,見到了陌生人後不敢打招呼,作為家長不要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必須要去怎麼怎麼做,甚至當眾批評自己的孩子,拿他跟別的小朋友比較,這樣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話少,更加內向。
2.多讓孩子感受各種美好。
孩子雖然不習慣跟外界接觸,尤其是跟陌生人打交道,但是這並不會妨礙到孩子對美好世界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我們不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孩子去感受身邊人和事帶來的各種美好體驗。一旦孩子有喜歡上的東西,就會慢慢變得好起來。
3.要給予充足時間去改變。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面對比較內向的孩子,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耐心下去引導孩子,而不是每天都像在拔苗助長似的,一定要讓孩子立馬長成自己所期望的樣子,這樣只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4.多讓孩子跟同齡人玩耍。
如果孩子跟大人相處的時候顯得有些拘謹的話,我們可以先讓孩子多跟同齡的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旦孩子在同齡人的世界中慢慢變得開朗起來的話,孩子在跟大人們相處時也會慢慢的變得願意說話,願意打招呼,甚至膽子大起來。
5.千萬別給孩子施加壓力。
其實孩子也意識到自己膽子小不好,也想著去改變,不過有的時候因為孩子承擔的心理壓力本來就很大了,如果父母再給孩子施加壓力的話,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會難以承擔,反而會弄巧成拙,讓孩子更加變本加厲的膽小。
總之,孩子需要關愛,更要及時放手,“翅膀硬了總是要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