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的按時是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 [1-4] 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臺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5-6] 。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 [5] 。 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 中文名稱 黃梅戲 批准時間 2006年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戲劇 遺產編號 Ⅳ-60 申報地區 安徽省安慶市、湖北省黃梅縣 著名演員 嚴鳳英、王少舫 代表劇目 《天仙配》《女駙馬》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明清,黃梅縣戲風更盛 [7] 。 黃梅戲前身即採茶調、採子、黃梅調等,後稱黃梅戲。起源於黃梅縣多雲山區、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採茶調,形成於清道光年間,流播於長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周邊的廣袤區域。邢繡娘、餘海先等一批先輩藝術家為黃梅戲的形成、發展和流播作出過傑出的貢獻 [8] 。 黃梅縣地處長江北岸,舊時大部分地勢低於江岸,有“江行屋上,民處泊中”之說,自然災害頻繁,水災更為突出。頻繁的災害,迫使黃梅人紛紛學唱黃梅戲,以適應災年逃水荒、打連廂、唱道情行乞他鄉求生存的需要。這就大大促進了黃梅戲由山區向江湖平原地區的發展,向鄂贛皖毗鄰地區的輻射 [9]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DG淘汰,PDD怒懟廠長黑粉:明凱退役後年薪3千萬,你們沒資格噴他,如何評價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