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夭》這首詩其實是一首祝賀新出嫁女生的詩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在這裡指的是桃樹。“夭夭”是花朵怒放的樣子,是說桃樹正處於少壯時期,是初長成的桃樹,充滿生機,也正是因為充滿生機,所以開出來的花朵非常的鮮豔。“灼灼”是指桃花盛開,色彩鮮豔如火的樣子,陽春三月,桃花豔紅明媚,如同火焰一般。“華”,通“花”,就是桃花的意思。年輕的女子,正值年少,這是一個女生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就像充滿生機盛開的桃花一樣,美麗而又鮮豔。女生在最美好的年華中,如果能夠遇到並且得到最美好的愛情那是極好的,這也是古人對於女子美好的祝福。“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之子”是這位姑娘的意思,“歸”在這裡指的是出嫁,還有一個詞語叫做歸寧,指的是出嫁的女子回孃家。之所以把結婚、出嫁稱之為“歸”,是因為古人認為出嫁才是一個女子真正的歸宿,嫁到男方家裡才是真正屬於她漫長的歸宿。“於”在這裡的是一個語氣助詞,“宜”是和順、親善的意思。宜其實表達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合適、順利的一種狀態,沒有任何的勉強。這樣的一個女子,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既有好看的皮囊,如同桃花一般嬌豔,又有和善的心靈。那麼,女子嫁到丈夫家以後,能夠透過自己良好的修養和和善的心靈讓家庭和睦,這其實也是古人對於新婚的女子最美好的一種期望。“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蕡是肥大的意思,這裡其實指的是果實碩大的樣子。“之子于歸,宜其家室。”其實古人也是新婚的女子在嫁入夫家之後,能夠給夫家添丁添子,讓人丁興旺,就像桃樹結果實一樣,累累碩果。“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蓁蓁”是葉子茂盛的樣子,這裡是用來形容桃葉茂盛。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女子在嫁入夫家之後呢,還應當成為家庭的的有力助手,幫助家族枝繁葉茂。
透過詩的三章內容,尤其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之子于歸,宜其家室。”“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位美麗的女子嫁入了夫家,詩人祝福她在最美的年紀遇到了愛情,也希望她能夠為夫家添子添丁。所以,《桃夭》是一首祝賀新出嫁女子的詩。
後世詩人之所以選用“桃花”來形容女子的容貌美麗,姿態迷人,都是來源於《桃夭》賦予的意向。而少女和桃花之間的緣分就是從《詩經》這首詩開啟的。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夭》這首詩其實是一首祝賀新出嫁女生的詩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在這裡指的是桃樹。“夭夭”是花朵怒放的樣子,是說桃樹正處於少壯時期,是初長成的桃樹,充滿生機,也正是因為充滿生機,所以開出來的花朵非常的鮮豔。“灼灼”是指桃花盛開,色彩鮮豔如火的樣子,陽春三月,桃花豔紅明媚,如同火焰一般。“華”,通“花”,就是桃花的意思。年輕的女子,正值年少,這是一個女生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就像充滿生機盛開的桃花一樣,美麗而又鮮豔。女生在最美好的年華中,如果能夠遇到並且得到最美好的愛情那是極好的,這也是古人對於女子美好的祝福。“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之子”是這位姑娘的意思,“歸”在這裡指的是出嫁,還有一個詞語叫做歸寧,指的是出嫁的女子回孃家。之所以把結婚、出嫁稱之為“歸”,是因為古人認為出嫁才是一個女子真正的歸宿,嫁到男方家裡才是真正屬於她漫長的歸宿。“於”在這裡的是一個語氣助詞,“宜”是和順、親善的意思。宜其實表達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合適、順利的一種狀態,沒有任何的勉強。這樣的一個女子,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既有好看的皮囊,如同桃花一般嬌豔,又有和善的心靈。那麼,女子嫁到丈夫家以後,能夠透過自己良好的修養和和善的心靈讓家庭和睦,這其實也是古人對於新婚的女子最美好的一種期望。“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蕡是肥大的意思,這裡其實指的是果實碩大的樣子。“之子于歸,宜其家室。”其實古人也是新婚的女子在嫁入夫家之後,能夠給夫家添丁添子,讓人丁興旺,就像桃樹結果實一樣,累累碩果。“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蓁蓁”是葉子茂盛的樣子,這裡是用來形容桃葉茂盛。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女子在嫁入夫家之後呢,還應當成為家庭的的有力助手,幫助家族枝繁葉茂。
透過詩的三章內容,尤其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之子于歸,宜其家室。”“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位美麗的女子嫁入了夫家,詩人祝福她在最美的年紀遇到了愛情,也希望她能夠為夫家添子添丁。所以,《桃夭》是一首祝賀新出嫁女子的詩。
《桃夭》開千古辭賦詠美人之祖曹植寫過一首詩,“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朝遊江北岸,夕宿瀟湘沚。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唐代的崔護寫過一首詩《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出風。”後世詩人之所以選用“桃花”來形容女子的容貌美麗,姿態迷人,都是來源於《桃夭》賦予的意向。而少女和桃花之間的緣分就是從《詩經》這首詩開啟的。
詩經為何用桃花起興?古代有非常多的樹木和花朵,為什麼要選擇用桃花來比喻即將出嫁的女子呢?這裡面其實是為了強調“時節”這個概念。在《周禮》裡有這麼一句話,“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意思就是說,在周代,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政府都會下令組織一些單身的青年男女相會,然後鼓勵他們相戀、結婚。春天正是萬物生長的時節,一切都顯得生機勃勃,也是充滿希望的時節,男女可以在這個時節婚戀,而這個時節,桃花正好盛開。這裡所說的婚姻講究時節,並不單單是指具象的一個時節、時間,它其實說的正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婚姻其實就是在恰當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在自然界,一般認為植物的花開越豔麗越好看,果實就越小,這就好似植物用盡了全身的力氣為了綻放自己的美麗,結果果實就很小了。但是桃樹卻不是這樣,它的花非常美麗,開滿枝頭,但它的果實也非常的碩大而又美味。所以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凡華豔者鮮實,桃夭不然,春開夏結,其實多而美味。”什麼樣的女子才能比喻為桃花?《桃夭》這首詩其實還傳達了一個概念,那就是什麼樣的女子在古人看來是猶如桃花一般美麗呢?除了像溫庭筠在《碌碌古詞》裡說道“女頰如桃花”,美麗的女子還應當為夫家添子添孫,開枝散葉,還應當用自己良好的德行讓家族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