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硬核釋出者

    開門見山,先說答案。趙匡胤陳橋兵變時受到了反抗,但是這點反抗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現在我們說陳橋兵,總歸會說四個字:黃袍加身。感覺就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親信趙普把黃袍往趙匡胤的身上一批,這場兵變就成功了,事情真的就這麼簡單嗎?

    大家知道趙匡胤兵變前官任殿前都點檢,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戰區司令,手握精銳之師,其實這個官原來不是他的,而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張永德的,在陳橋兵變前一年,周世宗柴榮在一次親征過程,突發發現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立點檢為天子”,意思就是時任殿前都點檢的張永德要當天子了,這還了得。張永德立刻被罷免,殿前都點檢一職由趙匡胤接任,史學家認為,這塊牌子很有可能就是趙匡胤派人散步出去的,從而獲得手握軍權的良機。

    後周恭帝,七歲的柴宗訓繼位,趙匡胤加緊在朝中活動,各個要緊部門安插自己的親信,公元960年正月初一,遼國聯合北漢侵犯後周, 宰相範質推薦趙匡胤迎戰,不料趙匡胤卻說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只得將全國兵權交給趙匡胤,從而萬事俱備只欠黃袍。

    因為準備周密,又手握軍權,所以趙匡胤的這次兵變不需要留多少鮮血,但是後周的將領中,還是有人率軍抵抗,擔任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的韓通就是一個,但是他還沒來得及召集軍隊(其實也沒什麼軍隊),就被趙匡胤的手下殺死。

    有句話叫,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正因為趙匡胤的準備充分,所以陳橋兵變沒有遇到什麼太大的反抗,但是他的這一步步奪權的過程中,肯定是欠下不少人頭債,只是因為北宋史官為了美化太祖形象,所以大都隱去,但是我們依舊可以聞到反抗的蛛絲馬跡。

  • 2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兵變奪權,怎麼會沒有反抗!

    任何一個來位不正的,都有反抗的。何況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傳播多年,深入人心。

    叫板趙匤胤的就有兩個人:

    鎮守澤潞的後周昭義軍節度使李筠

    駐地在楊州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

    本來,趙建立宋後,送給李筠和李重進每人一頂,中書令的高帽子。

    但李筠當著來送高帽的使臣,高懸後周太祖郭威的畫像,並親到像前下拜,淚如雨下,亳不客氣的抽宋臉。

    李筠是個五代換皇帝如走馬燈一樣亂世中,難得一見的忠臣。

    李筠後來與北漢合謀一起舉兵,後來又和北漢不合,互看不順眼。

    李筠自以為,宋的大將會幫他,“我乃周朝宿將,與世宗義同兄弟。禁衛之士,皆我昔日屬下,聞知我起兵,他們肯定臨陣倒戈,何患不成功”

    天真的娃,不敗也難。

    趙匤胤新朝甫建,為收買人心,大肆封官行賞。京城內定,大臣,兵頭卻有份。

    在五代那個亂世,誰把忠義當回事,軍將大都是名之輩,有利益誰會去響應李筠這個老上級。

    最後,李筠兵敗,投火而死!

    隨後,宋趁勝又滅了,起兵倉猝的李重進,李重進全家自焚。

    趙匤胤君臨揚州,露出猙獰面目,殺掉李重進同謀者數百人,把沒有自焚而死的李重進兄弟子侄皆送鬧市砍頭。

    在胡羅卜與大棍和殺雞給猴看作用和示範下,後周原來佔據一方的節度使們,如成德節度使郭祟,保義節度使袁彥,建雄節度使楊延璋等人,紛紛單騎來朝,無論真心還是假意,都不得不向大宋稱臣。

    從此後,為收買人心,宋君王一直侍臣不薄,大宋官員工資福利是歷史最好。

    但事情總有兩面性,因為非法奪位,給宋埋下了,弱宋和後面一系列送錢稱藩的禍根。

    因為厚侍大臣,搞得宋朝是個典型的國窮民富的朝代,朝廷收入雖然很高,但開銷也大,養的官員和軍隊太多,福利待遇又太好,所以造成了財政嚴重虧空。

    也造成了宋矯枉過正,重文事,抑武將,守內虛外,強幹弱枝,雖從根本上在內部消除了對趙的皇權威脅,卻種下亡國,弱小的種子。

    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也許趙匡胤不奪權,也不會有趙氏後代去東北當牛做馬給女真改善其因,最後又變成了胡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文科美術生,畫畫水平在班上屬於中上,但文化基礎薄弱,想考美院(இωஇ )是不是有點好高騖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