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施藝匠地坪

    孩子對於每個父母而言都是自己最完美的傑作。愛之切,求之苛。

    每個孩子都給了父母最大的發揮,和最美好的想象,因為每個孩子都是按照父母的想法養大的,也承載著父母最美的願望。

    這份情感在養育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深厚。

  • 2 # 一個藝旗艦店

    前陣子,一盤西紅柿炒雞蛋刷屏了!

    為了及時教會兒子,母親和父親大半夜爬起來,到廚房為他錄製炒蛋教學影片。 最後,男孩做出了滿意的西紅柿炒雞蛋,他的聚會很成功,朋友們也都很開心。

    這盤西紅柿炒雞蛋是招商銀行的一則廣告,有著醒目的廣告語:“你的世界,大於全世界。” 有人看哭,有人卻被氣瘋。 淚如雨下的人感慨:不管走到哪裡,最親近的永遠是父母;為了孩子開心,父母父母再苦再累多值得。 然而,背後卻是不為人知的心酸感——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個人,正是你的父母。

    這則廣告引來更多吐槽: 連個番茄炒蛋都不會還留什麼學? 大半夜的把爸媽鬧醒也是太討厭了! 這則廣告太真實了!是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多少孩子在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下,成功蛻變成一個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而父母卻不以為然,享受著孩子被關愛的感覺,更是沉浸在被孩子需要的幸福感之中無法自拔。

    當很多父母因為孩子叛逆、不聽話等深深掙扎於苦海中,且苦苦尋求解決方案。他們可曾想過問題的根源在自己身上。 有些家長想方設法送孩子去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甚至支付高昂的學費送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從最小抓起,不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很多時候,能否跑贏這場比賽的因為除了學校教學質量和師資水平。起關鍵因素的是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難見到父母親手培養出的“媽寶”! 一方面,父母放心不下孩子,還有一方面,是父母怕孩子不再需要他們。

    前些年,打著“飛的”母親實實在在火了一把! 得知在青島上大學的兒子想家,想吃媽媽親手包的餛飩了,昨天,家住福州市的李女士乘坐飛機抵達青島,把煮好的餛飩送到了兒子的宿舍內。

    “這碗餛飩花了我近一個月的收入,但只要孩子高興就值了。”李女士的這番解釋,讓亞綱的大學輔導員有些驚訝。 李女士將熱乎乎的餛飩遞到兒子的手上,看著兒子狼吞虎嚥的樣子,李女士欣慰地笑了。

    “眼前的那一幕雖然很溫馨,但我卻有些揪心。”於老師說,當時,李女士曾和自己商量說,準備來到青島,在大學附近租一套房子,既可以陪著兒子讀書,又可以幫著孩子洗衣服、做飯……“我委婉地提出了反對意見。”於老師說,“現在很多大學新生的自理能力很差,家長不能一味地遷就孩子,應該讓他們學會獨立生活。”於老師說。

    李女士的兒子12年沒洗一件衣服,作為大一新生,看著宿舍同學洗衣服,自己卻手足無措。 父母這種溢滿的愛,實在是活生生斷送了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媽寶其實是最大的受害者。 記得前幾年,一條騰訊新聞讓我感慨萬千,一個獨生女的中產階級家庭,13歲女孩父母因為二胎的開放,也想給家裡添人丁。 從有計劃到懷孕,一直遭受女孩的強烈反對,在女孩媽媽懷著二胎五個多月時,女孩以跳樓相逼,要求母親墮胎。無奈,女孩父母擔心孩子有個三長兩短,只好含淚放棄了肚中小孩。

    女孩因為從小受到父母百般寵愛,擔心另一個孩子奪走本該全部屬於自己的愛,用這種極端自私自利的方式守住了父母的獨寵。 我無法理解一個13歲女孩竟然如此不懂事。

    還有的小孩是兩代長輩一起溺愛,也是上過騰訊新聞的一件事。 有天傍晚,五歲男孩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玩遊戲,用玩具槍把每個人都掃射了一遍,大人們為了哄孩子開心,統統倒地,趴在地上裝死很長時間,沒有小孩的命令不敢“醒來”。

    鄰居路過他們家的時候,透過窗戶發現一家人全死死的躺在地上,以為出事故了。最後才發現是為了配合孩子的遊戲。 這家大人可真是夠拼的啊! 寫下這些文字的同時,也是在自我提醒,對於未來的孩子,我給予其生命的同時,便意味著給予其足夠充足的成長曆練空間。不能讓愛扭曲,讓愛成為枷鎖,成為阻礙孩子進步的絆腳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部5G手機發布值不值得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