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度文史
-
2 # 宋安之
明代皇帝去世以後,藩王是不可以入京祭拜的,只能在封地內憑悼。
明朝藩王制度奠定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完善於明成祖朱棣時期。
明太祖朱元璋立國後,鑑於宋元時期的“主弱臣強”,開始大封藩王以期拱衛中央朝廷,藩王擁有很大的權力,其中以邊境九塞王最為強大,藩王太過強大,朱元璋也是深感不安,在後期開始壓制藩王權力。
洪武后期,朱元璋制定了很多壓制藩王的規矩。比如二王不相見,也就是說藩王不能同時入京朝覲,只能一個親王進京,朝覲完回到封國後,派人以書信方式報給其他藩王,才可以來朝。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臨終之際依舊念念不忘藩王威脅,為了保證孫子朱允炆的順利登基,留下遺詔“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不準藩王入京奔喪。
燕王朱棣身為藩王,起靖難之役推翻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後自己成為新皇帝,是為明成祖。朱棣登基以後,害怕別的藩王學習他再度造反,就開始柔和削藩,以經濟特權換取軍事政治特權。
明成祖朱棣削藩後,繼續朱元璋時期的二王不得相見政策。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會有司飲酒。藩王不得擅自離開封地,即使出城省墓,也要申請允許成功後才可以出城。不能無故出城遊玩。藩王開始成為圈養動物一般。
明朝皇帝駕崩,屬於國喪級別,全國都要舉行悼念儀式,藩王當然包括其中,雖然是血緣親人,但因為削藩政策加之為了新皇的順利繼位是不能入京祭拜的,除非新皇特許,不過基本上沒有這種情況的。
-
3 # 春先生的世界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規定,把各藩王分到邊疆鎮守邊防,像燕王朱棣就分在邊疆,由此掌握了軍權。藩王也不能隨意進京,一般每三年回京一次,而且不能同時回京,時間上還要錯開。皇帝去世也不能破例,遇到皇帝去世,有的藩王只能在藩地遙拜。
-
4 # 納蘭談史
名義上是不可以的!這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一條祖規,由於歷朝歷代的政權更迭大多是內部替代,尤其以分封制度為代表的政治體制出現了問題,比如西周分封制致使周王室衰微、漢朝郡國並行制導致七國之亂,再加上明朝之前的宋元兩朝的主弱臣強現象,地方和中央權力出現了本末倒置,更兼朱元璋的懿文太子不幸英年早逝,留年輕的皇長孫朱允炆繼承大統,各路藩王統領地方更是對中央權力的一種巨大威脅,所以廢除了前朝皇帝駕崩藩王祭拜的慣例。
明朝皇帝駕崩藩王雖然不必祭拜,但是禮儀還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在地方上進行高標準、大範圍的弔唁,當然,皇帝去世後,也並不是絕對不能去祭拜,如果天子生前有遺言要求,還是應當奉詔前往的。
-
5 # 深度文史
歷史的味道我知道。
藩王進京自西漢以後一直都是帝王們頭疼的棘手問題。漢景帝的削藩導致了七王之亂,漢武帝在總結這次經驗教訓後頒佈推恩令,逐漸削弱了各大藩王的實力。
歷數中原王朝帝王的悲劇絕大多數都是藩王所致,比如最殘忍的晉朝八王之亂讓中國又陷入了幾百年的戰亂。
對於藩王進京,封建帝王們都認為一個噩夢。皇帝未恩准,不得入京,成了一條鐵律。
到了明朝,朱元璋所敕封的藩王,都是他英勇善戰的兒子們,他沒有意識到他死後藩王會作亂,還信心十足地和朱允炆說"這個江山是咱打下來的,咱的這些兒子都會為你保駕護航"。
朱元璋的話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的,但是朱允炆登基後,心很慌!他可沒有他爺爺的底氣,誰說不會造反?誰又知道!然後,由於他的年輕氣盛,強制削藩導致朱棣為求自保。
朱棣當皇帝后,也開始削藩,他本身就是藩王做的皇帝,更擔心這個問題,但是他並不是強制,而是學漢武帝慢慢削弱了各大藩王的勢力。到最後,明朝藩王就變成了一個徒有其名的爵位,金錢方面可以很富有,但是實際權利就相當於一個地方行政長官。
再回到皇帝死後,藩王要不要進京祭拜的問題上。在明皇帝看來,你愛來不來,但是你一定要先遞進京戴孝的奏章,然後再批准。實際上藩王根本無權,所以明代以後,藩王進京祭拜是經常都被皇帝准許的,他們不擔心造反的問題,我們也可以看到,自朱棣後,再也沒有藩王造反。
-
6 # 宋安之
明代皇帝去世以後,藩王是不可以入京祭拜的,只能在封地內憑悼。
明朝藩王制度奠定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完善於明成祖朱棣時期。
明太祖朱元璋立國後,鑑於宋元時期的“主弱臣強”,開始大封藩王以期拱衛中央朝廷,藩王擁有很大的權力,其中以邊境九塞王最為強大,藩王太過強大,朱元璋也是深感不安,在後期開始壓制藩王權力。
洪武后期,朱元璋制定了很多壓制藩王的規矩。比如二王不相見,也就是說藩王不能同時入京朝覲,只能一個親王進京,朝覲完回到封國後,派人以書信方式報給其他藩王,才可以來朝。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臨終之際依舊念念不忘藩王威脅,為了保證孫子朱允炆的順利登基,留下遺詔“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不準藩王入京奔喪。
燕王朱棣身為藩王,起靖難之役推翻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後自己成為新皇帝,是為明成祖。朱棣登基以後,害怕別的藩王學習他再度造反,就開始柔和削藩,以經濟特權換取軍事政治特權。
明成祖朱棣削藩後,繼續朱元璋時期的二王不得相見政策。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會有司飲酒。藩王不得擅自離開封地,即使出城省墓,也要申請允許成功後才可以出城。不能無故出城遊玩。藩王開始成為圈養動物一般。
明朝皇帝駕崩,屬於國喪級別,全國都要舉行悼念儀式,藩王當然包括其中,雖然是血緣親人,但因為削藩政策加之為了新皇的順利繼位是不能入京祭拜的,除非新皇特許,不過基本上沒有這種情況的。
-
7 # 春先生的世界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規定,把各藩王分到邊疆鎮守邊防,像燕王朱棣就分在邊疆,由此掌握了軍權。藩王也不能隨意進京,一般每三年回京一次,而且不能同時回京,時間上還要錯開。皇帝去世也不能破例,遇到皇帝去世,有的藩王只能在藩地遙拜。
-
8 # 納蘭談史
名義上是不可以的!這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一條祖規,由於歷朝歷代的政權更迭大多是內部替代,尤其以分封制度為代表的政治體制出現了問題,比如西周分封制致使周王室衰微、漢朝郡國並行制導致七國之亂,再加上明朝之前的宋元兩朝的主弱臣強現象,地方和中央權力出現了本末倒置,更兼朱元璋的懿文太子不幸英年早逝,留年輕的皇長孫朱允炆繼承大統,各路藩王統領地方更是對中央權力的一種巨大威脅,所以廢除了前朝皇帝駕崩藩王祭拜的慣例。
明朝皇帝駕崩藩王雖然不必祭拜,但是禮儀還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在地方上進行高標準、大範圍的弔唁,當然,皇帝去世後,也並不是絕對不能去祭拜,如果天子生前有遺言要求,還是應當奉詔前往的。
回覆列表
歷史的味道我知道。
藩王進京自西漢以後一直都是帝王們頭疼的棘手問題。漢景帝的削藩導致了七王之亂,漢武帝在總結這次經驗教訓後頒佈推恩令,逐漸削弱了各大藩王的實力。
歷數中原王朝帝王的悲劇絕大多數都是藩王所致,比如最殘忍的晉朝八王之亂讓中國又陷入了幾百年的戰亂。
對於藩王進京,封建帝王們都認為一個噩夢。皇帝未恩准,不得入京,成了一條鐵律。
到了明朝,朱元璋所敕封的藩王,都是他英勇善戰的兒子們,他沒有意識到他死後藩王會作亂,還信心十足地和朱允炆說"這個江山是咱打下來的,咱的這些兒子都會為你保駕護航"。
朱元璋的話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的,但是朱允炆登基後,心很慌!他可沒有他爺爺的底氣,誰說不會造反?誰又知道!然後,由於他的年輕氣盛,強制削藩導致朱棣為求自保。
朱棣當皇帝后,也開始削藩,他本身就是藩王做的皇帝,更擔心這個問題,但是他並不是強制,而是學漢武帝慢慢削弱了各大藩王的勢力。到最後,明朝藩王就變成了一個徒有其名的爵位,金錢方面可以很富有,但是實際權利就相當於一個地方行政長官。
再回到皇帝死後,藩王要不要進京祭拜的問題上。在明皇帝看來,你愛來不來,但是你一定要先遞進京戴孝的奏章,然後再批准。實際上藩王根本無權,所以明代以後,藩王進京祭拜是經常都被皇帝准許的,他們不擔心造反的問題,我們也可以看到,自朱棣後,再也沒有藩王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