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王致和腐乳選用上等的黃豆,歷經20多道工序,生產週期長,工序複雜。
對於北京人而言,「王致和」是再熟悉不過了。這個地道的中華老字號。始創於康熙年間(1669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其腐乳細膩、鬆軟、鮮香。 汪曾祺在《五味》中就寫到:北京人說的臭豆腐指臭豆腐乳。過去是小販沿街叫賣的: “臭豆腐,醬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臭豆腐就貼餅子,熬一鍋蝦米皮白菜湯,好飯!
經檢測,100克王致和腐乳中的氨基酸含量可滿足成年人一天的需要量,其鈣、鐵、鋅含量高於一般食品,還含有維生素B1、B2,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腐乳除了喝粥、吃飯的時候當作開胃小菜,夾在饅頭裡或者用來烤饅頭片也是非常美味的。
榨菜一詞出現在清朝光緒年間,意思是「經鹽醃製榨制過的鹹菜」。涪陵榨菜以涪陵青菜頭為原料,從原料到成品一般要經過13道工序。採用原始的風乾脫水,歷經三醃三榨。因此,形成了涪陵榨菜特有的香、脆、鮮、嫩。
涪陵榨菜與法國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並稱世界三大名醃菜,也是中國對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筍)之一。
四川郫縣豆瓣,呈紅褐色,油潤有光澤,醬酯香和辣香濃郁。入口瓣粒香脆,回味悠長,辣而不燥,是川味食譜中的調味佳品,被稱為「川菜之魂」。
郫縣地處平原,日照時間長;河流較多,空氣溼度高,且水質優良。
郫縣豆瓣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間。相傳,明末清初,巴蜀之地因戰亂變得淒涼、蕭索。為了給這個地方帶來新的活力,清政府下令從湖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
在移民浪潮中,福建人陳逸仙來到了郫縣,並自此定居。在途中,他賴以充飢的蠶豆因連日的陰雨而發黴。他不忍丟棄,便在田埂上晾曬後,拌入鮮辣椒食用。結果竟鮮美無比,這就是郫縣豆瓣的雛形。
後來陳氏後人開了醬園售賣豆瓣,並不斷改良豆瓣。經反覆試驗,終於用牧馬山區生產的二荊條辣椒、上等的青皮幹蠶豆、自貢生產的岩鹽製作出了最優質的豆瓣。
以豆瓣聞名的郫縣,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市場需求的增長,使豆瓣的機械化、自動化生產不斷膨脹。但是,與機械化生產相比,豆瓣的傳統制作技藝更注重原料的選擇與工藝上的精益求精,口味更好,口感更豐富。
在中國,豆瓣醬被廣泛用作炒飯、炒菜的調味料,十分家常。
2014年7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時,在成都菜場還花5元買了一袋郫縣豆瓣。可見其對中國美食的喜愛,以及豆瓣在中國美食中的代表性。
豆豉,是一種發酵豆製品。擁有國家級豆豉釀製技藝的分別是四川潼川豆豉、永川豆豉和湖南瀏陽豆豉。
潼川豆豉是四川省三臺縣最著名的調味品,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曾被作為貢品敬獻皇帝,得到皇帝讚賞,成為宮廷御用,於是逐漸揚名。
永川豆豉產自重慶的永川區,該地區以生產豆豉而聞名,素有「豆豉之鄉」的美稱,距今也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重慶地區製作鹽煎肉、豆豉魚、火鍋等不可缺少的調味料。
潼川豆豉和永川豆豉屬毛黴型豆豉,製作過程中,需要將煮好的黃豆放入含有菌種的房間自然發酵,待毛黴長出來,發酵週期大約二十來天。經過毛黴制曲後的豆豉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
瀏陽豆豉以泥豆或小黑豆為原料,經發酵精緻而成,是湖南省瀏陽市的知名土特產。顆粒完整均勻,味道鮮美,是湘菜「臘味合蒸」的重要調味料。
吃豆豉最簡單也最方便的做法是用來拌飯,國民醬料——老乾媽,就是豆豉醬。豆豉拌飯是許多懶人的不二選擇。
六必居醬菜是北京市傳統名菜,是北京醬園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家。六必居醬園始於嘉靖年間(1530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是百姓餐桌必備的開胃小菜。主要產品有甜醬八寶瓜、甜醬黑菜等。現在不少傳統醬菜還遠銷國外。
六必居的中的「六必」是:黍稻必齊、麴櫱必實、湛熾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因此,六必居代表了很高的製作水準。
2008年6月,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王致和腐乳選用上等的黃豆,歷經20多道工序,生產週期長,工序複雜。
對於北京人而言,「王致和」是再熟悉不過了。這個地道的中華老字號。始創於康熙年間(1669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其腐乳細膩、鬆軟、鮮香。 汪曾祺在《五味》中就寫到:北京人說的臭豆腐指臭豆腐乳。過去是小販沿街叫賣的: “臭豆腐,醬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臭豆腐就貼餅子,熬一鍋蝦米皮白菜湯,好飯!
經檢測,100克王致和腐乳中的氨基酸含量可滿足成年人一天的需要量,其鈣、鐵、鋅含量高於一般食品,還含有維生素B1、B2,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腐乳除了喝粥、吃飯的時候當作開胃小菜,夾在饅頭裡或者用來烤饅頭片也是非常美味的。
榨菜一詞出現在清朝光緒年間,意思是「經鹽醃製榨制過的鹹菜」。涪陵榨菜以涪陵青菜頭為原料,從原料到成品一般要經過13道工序。採用原始的風乾脫水,歷經三醃三榨。因此,形成了涪陵榨菜特有的香、脆、鮮、嫩。
涪陵榨菜與法國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並稱世界三大名醃菜,也是中國對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筍)之一。
四川郫縣豆瓣,呈紅褐色,油潤有光澤,醬酯香和辣香濃郁。入口瓣粒香脆,回味悠長,辣而不燥,是川味食譜中的調味佳品,被稱為「川菜之魂」。
郫縣地處平原,日照時間長;河流較多,空氣溼度高,且水質優良。
郫縣豆瓣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間。相傳,明末清初,巴蜀之地因戰亂變得淒涼、蕭索。為了給這個地方帶來新的活力,清政府下令從湖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
在移民浪潮中,福建人陳逸仙來到了郫縣,並自此定居。在途中,他賴以充飢的蠶豆因連日的陰雨而發黴。他不忍丟棄,便在田埂上晾曬後,拌入鮮辣椒食用。結果竟鮮美無比,這就是郫縣豆瓣的雛形。
後來陳氏後人開了醬園售賣豆瓣,並不斷改良豆瓣。經反覆試驗,終於用牧馬山區生產的二荊條辣椒、上等的青皮幹蠶豆、自貢生產的岩鹽製作出了最優質的豆瓣。
以豆瓣聞名的郫縣,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市場需求的增長,使豆瓣的機械化、自動化生產不斷膨脹。但是,與機械化生產相比,豆瓣的傳統制作技藝更注重原料的選擇與工藝上的精益求精,口味更好,口感更豐富。
在中國,豆瓣醬被廣泛用作炒飯、炒菜的調味料,十分家常。
2014年7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時,在成都菜場還花5元買了一袋郫縣豆瓣。可見其對中國美食的喜愛,以及豆瓣在中國美食中的代表性。
豆豉,是一種發酵豆製品。擁有國家級豆豉釀製技藝的分別是四川潼川豆豉、永川豆豉和湖南瀏陽豆豉。
潼川豆豉是四川省三臺縣最著名的調味品,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曾被作為貢品敬獻皇帝,得到皇帝讚賞,成為宮廷御用,於是逐漸揚名。
永川豆豉產自重慶的永川區,該地區以生產豆豉而聞名,素有「豆豉之鄉」的美稱,距今也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重慶地區製作鹽煎肉、豆豉魚、火鍋等不可缺少的調味料。
潼川豆豉和永川豆豉屬毛黴型豆豉,製作過程中,需要將煮好的黃豆放入含有菌種的房間自然發酵,待毛黴長出來,發酵週期大約二十來天。經過毛黴制曲後的豆豉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
瀏陽豆豉以泥豆或小黑豆為原料,經發酵精緻而成,是湖南省瀏陽市的知名土特產。顆粒完整均勻,味道鮮美,是湘菜「臘味合蒸」的重要調味料。
吃豆豉最簡單也最方便的做法是用來拌飯,國民醬料——老乾媽,就是豆豉醬。豆豉拌飯是許多懶人的不二選擇。
六必居醬菜是北京市傳統名菜,是北京醬園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家。六必居醬園始於嘉靖年間(1530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是百姓餐桌必備的開胃小菜。主要產品有甜醬八寶瓜、甜醬黑菜等。現在不少傳統醬菜還遠銷國外。
六必居的中的「六必」是:黍稻必齊、麴櫱必實、湛熾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因此,六必居代表了很高的製作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