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看看這位父親培養下的兒女,就足夠證明他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
梁啟超出生在一個知書達禮、家教嚴謹的書香門第,幼年時代,受到祖父梁維清提攜教教誨,對他一生影響深刻。
在《三十自述》裡,梁啟超記載了他的童年時光,大概四五歲起就隨著祖父讀書識字,白天祖父指導他讀《四子書》《詩經》等,晚上祖父又帶著他同床而睡。讀書疲倦時,祖父就會給他講一些古代豪傑哲人的嘉言懿行,特別喜歡說一些南宋、明末的國難故事。一個說得津津樂道,一個則聽得如痴如醉。就是在這樣的氛圍裡,幼年的梁啟超既增長的見識,又接受了教育。
可以說,祖父在梁啟超心中埋下了一顆愛國的種子,這些歷史上的忠臣、孝子、英雄的事蹟,深深打動了幼年的梁啟超,以致於成年以後的梁啟超,投身政治,吶喊呼號,亡命奔走,企圖救華人民於水火之中。
縱觀梁啟超一生,他把大半生的精力都投於政治,最終卻失敗得多。即便如此,梁啟超依然屢退屢進,愈敗愈勇,從早年投身變法,到晚年在野議政,他不斷在自我肯定與否定之間努力著,不計個人得失榮辱,只是覺得自己應該去承擔護國之重任。所以最後仙逝,受到各界名流的悼念追念,他的精神影響了當時的幾代人,包括一代偉人毛澤東、林伯渠等等,都是在梁啟超的思想影響下走上革命道路。
那麼梁啟超對自己子女的教育為何如此傑出,其中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從小的格局啟蒙!
在現代社會里,作為父母,我們同樣重視孩子的啟蒙教育,仔細去看,多是知識一類:識字、英語、數數……主要是為了方便孩子入學以後的學習銜接。而在孩子思想教育上,鮮少會有父母重點去培養孩子的精神境界,哪怕現在的小學教育中,雖然設定了思品課,仍然作為副課,可有可無地進行著。
梁啟超一生以變法強國為己任,時局動盪,更是流亡海外十多年。可以說,他與子女之間聚少離多,但偏偏這樣的境況,居然還能培養出九個優秀的子女來,如果問梁啟超最大的育兒秘籍是什麼,恐怕就是精神了!得益於父親的精神教誨,子女胸懷大志,勵精圖治,取得斐然成就。
梁啟超為國四處奔波,後又把子女送往國外學習,主要靠書信與兒女保持密切聯絡,400多封家書,給世人留下了安身立命和教育孩子的絕好教材。這些家書,也有像平常百姓的家書一樣,聊一些家庭事務,但更多更重要的是,在家書中,梁啟超與子女進行的是思想的溝通,有對子女們讀書、寫字、學習課程,選擇學校、選擇專業、選擇職業等等各方面給予指導;有對孩子為人處世的指導;也有他自己在政治生涯的所思所想,
在家書中,充滿了愛心,洋溢親情,沒有疾言厲色的訓斥,也沒有居高臨下的口氣,更沒有頑固不化的面孔,反而處處滲透著熾熱的情感,親切的稱呼、細緻的關懷、深情的思念、真誠的告白、娓娓的訴說、諄諄的教誨,無不展露出梁啟超深深的父愛。
梁啟超同時注重把自己的愛國情懷傳給子女們,在家書中常教育孩子們把個人努力和對社會的貢獻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以報效祖國。所以梁氏9個子女7個留學海外,皆學有所成,卻無一例外都回到祖國。
如此去看,“傑出”二字用在梁啟超先生上,一點不為過啊!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看看這位父親培養下的兒女,就足夠證明他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
梁思順(1893-1966):長女,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梁思成(1901-1972):長子,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梁思永(1904-1954):次子,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梁思忠(1907-1932):三子,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梁思莊(1908-1986):次女,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著MISTRA書館學家;梁思達(1912-2001):四子,經濟學家,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梁思懿(1914-1988):三女,著名社會活動家;梁思寧(1916-2006):四女,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梁思禮(1924-):五子,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梁啟超出生在一個知書達禮、家教嚴謹的書香門第,幼年時代,受到祖父梁維清提攜教教誨,對他一生影響深刻。
在《三十自述》裡,梁啟超記載了他的童年時光,大概四五歲起就隨著祖父讀書識字,白天祖父指導他讀《四子書》《詩經》等,晚上祖父又帶著他同床而睡。讀書疲倦時,祖父就會給他講一些古代豪傑哲人的嘉言懿行,特別喜歡說一些南宋、明末的國難故事。一個說得津津樂道,一個則聽得如痴如醉。就是在這樣的氛圍裡,幼年的梁啟超既增長的見識,又接受了教育。
可以說,祖父在梁啟超心中埋下了一顆愛國的種子,這些歷史上的忠臣、孝子、英雄的事蹟,深深打動了幼年的梁啟超,以致於成年以後的梁啟超,投身政治,吶喊呼號,亡命奔走,企圖救華人民於水火之中。
縱觀梁啟超一生,他把大半生的精力都投於政治,最終卻失敗得多。即便如此,梁啟超依然屢退屢進,愈敗愈勇,從早年投身變法,到晚年在野議政,他不斷在自我肯定與否定之間努力著,不計個人得失榮辱,只是覺得自己應該去承擔護國之重任。所以最後仙逝,受到各界名流的悼念追念,他的精神影響了當時的幾代人,包括一代偉人毛澤東、林伯渠等等,都是在梁啟超的思想影響下走上革命道路。
那麼梁啟超對自己子女的教育為何如此傑出,其中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從小的格局啟蒙!
在現代社會里,作為父母,我們同樣重視孩子的啟蒙教育,仔細去看,多是知識一類:識字、英語、數數……主要是為了方便孩子入學以後的學習銜接。而在孩子思想教育上,鮮少會有父母重點去培養孩子的精神境界,哪怕現在的小學教育中,雖然設定了思品課,仍然作為副課,可有可無地進行著。
梁啟超一生以變法強國為己任,時局動盪,更是流亡海外十多年。可以說,他與子女之間聚少離多,但偏偏這樣的境況,居然還能培養出九個優秀的子女來,如果問梁啟超最大的育兒秘籍是什麼,恐怕就是精神了!得益於父親的精神教誨,子女胸懷大志,勵精圖治,取得斐然成就。
梁啟超為國四處奔波,後又把子女送往國外學習,主要靠書信與兒女保持密切聯絡,400多封家書,給世人留下了安身立命和教育孩子的絕好教材。這些家書,也有像平常百姓的家書一樣,聊一些家庭事務,但更多更重要的是,在家書中,梁啟超與子女進行的是思想的溝通,有對子女們讀書、寫字、學習課程,選擇學校、選擇專業、選擇職業等等各方面給予指導;有對孩子為人處世的指導;也有他自己在政治生涯的所思所想,
在家書中,充滿了愛心,洋溢親情,沒有疾言厲色的訓斥,也沒有居高臨下的口氣,更沒有頑固不化的面孔,反而處處滲透著熾熱的情感,親切的稱呼、細緻的關懷、深情的思念、真誠的告白、娓娓的訴說、諄諄的教誨,無不展露出梁啟超深深的父愛。
梁啟超同時注重把自己的愛國情懷傳給子女們,在家書中常教育孩子們把個人努力和對社會的貢獻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以報效祖國。所以梁氏9個子女7個留學海外,皆學有所成,卻無一例外都回到祖國。
如此去看,“傑出”二字用在梁啟超先生上,一點不為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