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7938383434

    詞人的“幾多愁”應包含亡國之痛,作為帝王不能保住國家的後悔自責,淪為階下囚的痛苦,對自由尊嚴和安逸生活的留戀,以及前途無望的心灰意冷等。對比,用“春花秋月何時了”寫宇宙永恆,用“往事知多少”寫人生短暫。比喻,結尾把滿懷愁緒比作一江春水,把抽象的感情寫得具體形象。虛實結合,春花秋月、登樓遠望為實,回憶往事、雕欄玉砌為虛,透過對往事的回憶,引起現實的愁苦。有關人與社會問答,可以下載101教育PPT這款軟體裡面的資源庫資源豐富,而且這款軟體是免費的,很多老師寫教案都會用它。

  • 2 # 梅子145529338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時候李煜對往事的繁華,眾位美婦擁戴,自由自在的享受著人間最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憶;對現在淪為階下囚的無奈,悔恨,羞愧,一腔愁緒恰似一江春水溢滿心間。

    雕欄畫棟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宮殿裡的雕欄畫棟仍然和往常一樣,只是更換了主人。原來屬於自己的一切現在卻移了位,自己成了不得自由的階下囚。自己的江山,家園,美妾,故人都被無情地剝奪。呈現在自己眼前的只是漸漸老去的容顏和對故國家園的無限懷念。

  • 3 # 此箋

    這首《虞美人》是“千古詞帝”李煜囚居汴京所作,全詞緊扣一個“愁”字,書寫了生命的輓歌。從昔日的一代帝王,到今朝的階下之囚,這位多情薄命的才子,在詞的字裡行間寄予了自己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以及對於歲月流逝和生命無常的追問與哀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種愁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淪為階下囚的物是人非之感

    春花秋月在人生如意的人眼裡,那是人間的賞心樂事。但對於亡國之君李煜來說,卻是引發萬千愁緒的媒介載體。從帝王到囚徒的巨大身份轉變,在對往事的追憶之中,李煜心裡滿是傷春悲秋之感,悲苦難耐。

    2. 痛失山河的故國之思

    昔日繁華如夢,李煜作為南唐後主,也曾歌舞昇平,享盡榮華。深夜輾轉難眠之時,對月抒懷,心中滿是故國之思。明月還是當時那個明月,故國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故國,山河破碎風飄絮,如何不讓人淚垂呢?

    3. 江山易主的亡國之痛

    曾經坐擁江山、紙醉金迷的時候,李煜不會想到自己的人生會發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亡國之痛,對於歷代君王來說,都是生之大悲大痛。但對於這位“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多情才子來說,這種國仇家恨更顯悲哀與悽苦。

    4. 生命無常的無奈之感

    故國之思、亡國之恨,對於亡國之君李煜來說,這種憤慨悲苦是具體而實在的客觀存在。但這些愁苦集於一身,引發詞人對於生命無常的追問與哀嘆,才是人生悲哀的永恆主題。山河破,朱顏改,人世無常,無人能夠倖免。這些愁苦經過層層渲染,最終以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將詞人的情感渲染到極致。李煜以設問和比喻的藝術手法,將個人抽象的愁苦化為能夠引發人類情感體驗的具體形象,變得生動可感,也更顯深情婉轉。

    在一問一答之間,將抽象的愁苦喻為奔流不止的春水,既刻畫出了愁苦延綿不斷的廣度,又詮釋出愁苦深邃洶湧的深度。如此貼切和形象的比喻,極易引起人的情感共鳴,變小我為大我,寫出人類共同的悲哀,這正是王國維評價李煜“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的偉大之處。

    李煜寫愁,不論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還是“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詮釋的都是人世間的共同悲哀。即使沒有切身體驗過亡國之痛,但也能從他的詞中感受到生命的唯美與傷感,人生的神秘與無奈,歲月的壯闊與寂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塞腰鼓比喻排比手法句子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