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逍遙遊ing

    很顯然,如果沒有諸葛亮盡心輔佐。阿斗轉眼間就會被別人篡位,那時候流行叫禪讓。劉備也許為了從反面警醒自己兒子,才給他取了劉禪這麼個名字。

  • 2 # top1135222146

    他的能力決定了他的處境,要麼被取代要麼成傀儡,沒有其他路可走,沒有諸葛亮他也就換個對他不是要麼嚴厲的相父而已。

  • 3 # 百年常青藤

    只是猜想而已。應該也不錯,必定舊臣李嚴、黃權,蜀漢新貴能力也可以。社會政治、社會生活會穩定、安逸一些。但是,難以長治久安。

  • 4 # 阿呆夢話

    首先阿呆要說的是,阿斗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笨,相反,這傢伙是相當聰明的,他只是在裝。其次,諸葛亮也沒有大家傳說的那樣神奇,他只不過是劉備和劉禪收上的一枚棋子。

    劉禪從公元223後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臺,稱帝在位公41年,是在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在那種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動亂年頭,能執政這麼久,沒有相當的才智是不行的 。有人把劉禪安穩地做皇帝歸因於諸葛亮的輔佐。其實,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29年的皇帝,很難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的。

    "扶不起的阿斗"這話連大字不識一個的鄉間老農都知道,就因這一句話阿斗在歷史上的知名度極高,老少婦孺皆知。自此話誕生併成為鄉間俚語後,凡是懦弱無 能,即便是有人幫襯也做不了大事的人都被冠以"阿斗"的稱號,甚至到了後來"阿斗"逐漸演變成了"弱智"的代名詞。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陳壽借其臣子之口說他"通明智達",在自己國力無法抵抗強魏時以百姓為重,以社稷為輕,採取了投降的上策。

    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就是發生在了劉禪的身上,自從司馬氏奪取政權之後,劉禪被俘,吳國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投降了,於是在他面前演了一齣戲,一出蜀國的戲,但是劉禪看了不但不難過,還拍手哈哈大笑,於是吳國君主問劉禪,可否想蜀國,於是劉禪回答一句,此間樂,不思蜀,這就是樂不思蜀的故事,難道劉禪真的就不思念蜀國嗎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他知道,他不能表現的太過悲傷,因為他太悲傷的話,那就說明他投降是假的,那他可能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好裝傻了!

    所以劉禪的傻並不是真的傻,而是為了保全自己的一種表現,我們都知道,劉禪活到了很老,屬於善終,但是,如果劉禪不裝啥的話,那他還會善終,可能他早就死了。

    劉禪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三國志》中的白帝城託孤:劉備病危之時,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

    是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和李嚴兩個人的。以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李嚴是原劉璋部下,在蜀都成都市根深蒂固的官宦網路的。

    李嚴和諸葛亮兩位託孤大臣之間是有矛盾和利益衝突的。而劉禪身邊的人,幾乎都是劉璋舊部,都是李嚴的人,如中常侍、奉車都尉黃皓,侍中陳祗等。李嚴跟諸葛亮之間的鬥爭,劉禪當然清楚,但他不能參與,得罪那一邊都對自己不利,對國家不利。況且,這一枝獨秀,一家獨大,豈不又會出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結果嗎?只有不管朝堂之事情,讓他們兩家儘量去表現,儘量去立功,達到一個平衡的效果,讓他們兩家相互制約。

    如果說劉禪聰明,那是大智若愚的聰明。

    諸葛亮兵權在手,統管數十萬大軍,他北伐之前為什麼要寫《出師表》呢?寫給誰的?表什麼?

    那是給劉禪表忠心的,意思是說要百分之百地相信我。為什麼呢?劉禪手上捏著他的小命還有他全家老小的命的。

    李嚴呢,雖然身在後方,也不敢把劉禪咋樣,因為諸葛亮在,統帥兵馬在外呢。大家可以仔細看,諸葛亮自從北伐以後,就駐紮漢中,從來沒回過成都。一是不敢回去,回去就有麻煩。二是,劉禪在後面逼著他呢,不讓他回去。

    這樣看懂了嗎?劉禪的聰明就是裝傻,其實李嚴集團和諸葛亮都是他牽著繩子的兩個木偶,為他賣命。這樣他才可以過自己的美好日子了。

  • 5 # 每日一刻開開心心

    阿斗性格偏弱,如果沒有諸葛亮,阿斗只能固守,很難主動進攻。但是固守總比攻擊要好,只要和孫權搞好關係,活的時間可能和有諸葛亮時間差不多,卻沒有一絲統一天下分機會,只能搞好關係,固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開一合的什麼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