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宋史·侯蒙傳》、《宣和遺事》等載,只有36人.據郎瑛《七修類稿》載,這36人為: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石秀、徐寧、李英、花和尚、武松.

  • 2 # 地圖上的螞蚱

    歷史上是有梁山的

    但沒有108個,水滸傳是演義題小說,作者為了烘托氣氛,很多人是編纂出來的。

    梁山好漢確實是歷史存在,八百里梁山泊在古代也有。真實的梁山人馬規模遠遠沒有小說描寫的那麼大,而且朝廷也沒有特別去招安,真實情況是:梁山人馬下來搶劫衝擊縣衙被宋朝名將張叔夜略以小計全部誘困,梁山“軍”不得脫於是全線投降,人數估計大概幾百眾吧,我不知道,但想想朝廷會允許兩日急行軍就可直抵國都的大股叛軍存在嗎。元明時黃河再多次改道,梁山泊只三百里不到,清朝後完全乾涸。宋朝最大規模的造反集團應該是方臘領導的明教。據當時官員的奏報明教教義的信奉者遍佈南方各州縣,以數萬乃至十萬計。

  • 3 # 清說歷史課

    有一個人確定真實存在,那就是宋江。其他個別人在同時代或有同名人物,但能證明是同人的力度不足。

    其實歷史上的宋江,也有兩個。在山東造反的和平定方臘的,各有一個。餘嘉錫在《宋江三十六人考實》中認為是一人,但是胡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張政烺《宋江考》、宮崎市定《水滸傳——虛構中的歷史》等均認為是兩人。兩種觀點哪種更有道理呢?

    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楚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夏,四月,庚寅,童貫以其將辛興宗與方臘戰於青,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東都事略·徽宗本紀》

    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宋史·徽宗本紀》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陳制賊計曰:‘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帝曰:‘蒙居閒不忘君,忠臣也。’起知東平府,未赴而卒。——《東都事略·侯蒙傳》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曰:‘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東平府,未赴而卒。”——《宋史·侯蒙傳》

    會劇賊宋江剽掠至海,劫巨舟十數。叔夜募死士千人,距十餘里,大張旗幟,誘之使戰。密伏海旁,約候兵合即焚其舟。舟既焚,賊大恐,無復鬥志。伏兵乘之,江乃降。——《東都事略·張叔夜傳》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所向。賊徑趨海濱,劫巨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宋史·張叔夜傳》

    成書元代的《宋史》很大程度抄自成書宋代的《東都事略》,二者大同小異,也可見《東都事略》史料價值高。需要注意的是,《東都事略》明確提到宋江在方臘之後一個月被擒。這個記載能得到1939年出土的北宋末年《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墓誌銘》證實,折可存確實在參與平定方臘之亂後一個月左右又平定了宋江之亂。而其他很多地方又記載宋江參與了方臘起義,比如:

    宣和二年,方臘反睦州……東南震動。以(童)貫為江浙宣撫使,領劉延慶、劉光世、辛企宗、宋江等軍二十餘萬討之。——《三朝北盟會編》引《中興姓氏奸邪錄》

    宣和三年,方臘反,光世別將一軍自饒趨衢、婺,出賊不意,戰多捷。臘走入清溪洞。光世遣諜,察知其要險,與楊可世遣宋江並進,擒其偽將相,送闕下。——《三朝北盟會編》引《林泉野記》

    王渙統領馬公直並稗將趙明、趙許、宋江,既次洞後。——《續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宋江在平定方臘之亂後降而復叛,實在難以想象。故宋江一人說與宋江兩人說相比,後者觀點應該更佳。但是小說把兩人混為一人了,併為了安排宋江的結局,而虛構了被毒殺的情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找到獵戶座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