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風
-
2 # 藍胖子主播
手機攝影最應該解決的是手機背後的那個人攝影能力的提升,幾點能實踐的建議
1.提升審美
一部好的電影,一個攝影大師作品的解讀,一個獲得ippa攝影大賽作品欣賞,一個同事優秀幻燈片,一個好的釋出會都可以仔細解讀學習到很多東西
2.系統的學習
網際網路時代有很多學習的教程,個人推薦賈樹森大樹老師,燕子,原畫冊韓松的手機攝影教程。可以反覆觀看,領悟學習
3.實踐出真知
光學習,不實踐是木有用的。自己雖然沒有拍攝到啥水平,但是回看兩年前自己的手機作品,簡直不能直視。這就是自己提升的明顯標誌吧
-
3 # 祝振強
作為攝影人,切身感受到手機攝影的優勢,更深知其痛點。
簡單說,優勢就是方便,快捷。出門不用再專門帶相機,不用再等瞬間出現時手忙腳亂拿出相機,失去很多好鏡頭。
並且,可第一時間上傳社交網路,實現分享,釋出,傳播。這是相機不具備的優勢。
痛點也是真痛。
首先,照片的品質,質地實在太差。不管手機攝影廠商如何噱頭概念,最好的手機攝影,也比不過一寸的卡片相機,這是事實,更遑論微單,單反了。加之單反的營銷戰略,恐怕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手機攝影都不能取代真正的攝影。
再次,手機的表現能力,寬容度,鏡頭感,是最大的痛感——拿起手機與拿起相機進入攝影狀態,回饋給攝影者的資訊,拉開了兩者的距離,攝影的歸攝影,拍照的歸拍照。這種儀式感,職業動作感,是手機不具備的。
最後,手機街拍,只能舉著手機豎拍。否則,橫過來馬上被人發現。不明白的是,所有手機廠商怎麼不考慮解決這個問題呢?
需要補充的是,假若有一天,手機的品質完全取代相機的效果,意味著相機行業將不復存在,相機將只是手機的附屬品。作為手機攝影的相機技術,本身就來自相機,手機攝影的核心技術及其本身手機攝影本身,就是相機。
相機技術擁有者,他們會自砍自己的一隻手嗎?會犧牲相機成全手機?
即便以後會這樣,這個過程有多長,誰能預測到?
所以,手機的最大痛點,就是雞肋性存在——雞肋和優質雞肉,永遠不能互相取代,永遠各自存在。
-
4 # 風輕舞影
就目前的手機拍照的問題來說,一般旗艦機的拍照水平,已經是達到很不錯的水平了,現在急需解決的是拍攝人的技術水平問題。下面上傳的照片是用小米拍攝的,雖然談不上是上乘之作,就其小米相機的成像效果以其鏡頭的解析力和色彩還原度來說,還是可圈可點的。
下面的1、2、3張照片是小米2手機800萬畫素拍攝的照片;4、5、6是小米5手機1600萬畫素拍攝的照片;7、8、9張照片是小米9手機1200萬畫素拍攝的照片,所有照片均為原片上傳。
攝影是一門用光的藝術,不是你有了好的裝置,就可以拍出好的照片。想拍出好的照片,每個人都需要去下功夫學習。
用什麼裝置拍並不是很重要的,關鍵是你用什麼樣的技術和技巧去拍。
回覆列表
手機攝影的痛點,最應該解決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拋開技術的因素不說,我覺得手機攝影的痛點在於對自己手機相機的熟悉度。
不管什麼品牌的手機,都各自有特點又具有相同性,相機自帶的智慧化模式也不盡相同,所以,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認識你的手機相機以及相機的功能。
比如,我是一個華為手機的使用者,愛好攝影就必須要弄清楚手機相機的模式和適用場景,相信愛好攝影的基本沒有直接使用“拍照”功能的。一般對手機相機瞭解後最常用的是“人像”“夜景”“HDR”“專業”這些功能,只有最大可能瞭解並會使用自己的手機相機,那拍攝時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壓力了。
做到熟練掌握自己的手機相機,如果再有痛點那就是手機相機以外的功夫了。包括攝影技能,攝影理論和美學素養,都是不可或缺的。
今天家門口拍的朝霞,華為手機原片,還沒經過後期,先發幾張將就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