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30高校開設此類體驗“死亡”的課程並非矯情,它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意義重大,從長遠看也有助於改變中國人對死亡話題的偏見。現在,廣州大學開設“生死學”選修課,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解答生死問題的正規學術平臺,在一定程度上能填補“生死學”教育的空白。
回覆列表
-
1 # 給力大象
-
2 # 嘴強社會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一下大學生自殺這個問題。
大學生自殺人數統計資料據不完全統計,中國高校在校大學生自殺人數逐年上升。2002年是27起,19人死亡;2004年是68起,48人死亡;2005年甚至達到了168起,2006年進入了自殺"高峰期",達到了130起之多。
可見,中國大學生自殺率雖然低於美國,但是並不能掩蓋中國大學生日益嚴重的自殺現象!
高校大學生自殺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死於校園貸、有的死於感情問題、有的死於壓力等等。
高校開設"生死學"課程並不是矯情上面之所以給大家說了關於大學生自殺的問題,是為了說明"生死學"課程的必要性。
生死學是一問學問,涉及到了社會學、醫學、法律等方面,提供對生死的見解。
很多高校的大學生,生死價值觀存在嚴重的問題。因為談個戀愛就隨隨便便的跳個樓;因為沉迷於遊戲把自己猝死在網咖;因為校園貸逼著自己自殺等等,這一切的想象說明了大學生根本不把自己的生命當做一回事!說句不好聽的,如果你是獨生子女,你這一死,你覺得你爸媽還活的下去麼?
所以說,開設"生死學"課程,有助於大學生深刻認知生死觀,認識到生命的脆弱性,讓他們知道自己生命的寶貴,讓他們知道父母把他們養大的不容易。
生死學這門課不是現在才開的,廣州大學開這門課的老師已經講了十多年了,廈門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也有老師開設這門課。但我個人不喜歡這門課的設計,課程名稱,課程內容,作業安排,考試方式我覺得都值得商榷。
課程值得肯定的部分死亡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事情。但是家長一般會避免讓孩子太早接觸這方面的事,比如說太小的小孩是不去掃墓的。拋開迷信的原因,一個人的心智成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小孩子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他不能正確理解死亡,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恐懼。
但是,這件事情遲早他要面對。比如說意料之中的家裡老人離去,或者意料之外的突然遇到車禍之類的事件。
我們學校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學校外的公路上發生車禍,學生過去圍觀。有一個學生跟著大家一起看,但是突然呈現在眼前的慘烈的車禍場面,讓他受不了。影像在腦海裡,揮之不去,嚴重影響了學習生活。結果是休學一年。
所以,考慮到有些學生家長可能一直沒有正確的給學生引導,少部分學生對於死亡,可能是躲避的態度或者迷信的觀點。那麼在高校開設一門課程,幫助這部分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這個做法是有意義的。
課程值得商榷的部分首先這門課的名字我就不太喜歡。生死學,這個“學”字不是想用就可以隨便用的。就現在網上查到的資訊,這門課程只是一門選修課,從學科內容,研究手段,實驗方法,研究成果等各方面都很薄弱,現在就稱“學”,感覺是誇大了。可以改為:生命倫理,生命觀,生命哲學選講。
北京師範大學的老師在講授這門課的時候,引用了一部電影《時間規劃局》,我覺得這樣的課程內容安排就比較恰當。用一部年代比較近的,帶有科幻色彩的電影,來引入一個嚴肅的話題,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如果是一開始就在課堂上,播放葬禮,墓地,棺材,火葬場之類的畫面,可能有些學生受不了。
關於考試和作業內容,網上查詢到有些老師安排學生寫自遺囑寫墓誌銘。看起來是因為這個老師經歷過一場非常危險的車禍,所以他對於生命的脆弱感受特別深。但是他佈置的這個作業是受到一些家長反對的。
總結一下:
就生命學這門課程所講授的內容來看,有一些同學是需要的,所以我認為可以作為一門選修課來開設。
但是,開設一門課程是很嚴肅的事情,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作業考試方式等各方面都應該仔細斟酌。要考慮學生和社會大眾的風俗習慣,老師從自己個人的一段獨特經歷出發,就強迫所有學生都寫遺囑,這個安排就有點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