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錦繡河山688
-
2 # 春秋風雲
“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出自淝水之戰的典故。
在東晉時期,北方有許多少數民族政權。其中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逐漸強大起來,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涼等割據勢力,整個黃河流域都納入了前秦版圖,為進一步南下擴張奠定了基礎。
前秦王符堅在作了七年準備後,躊躇滿志,發兵112萬,三路出擊,揮師南下。企圖憑藉優勢兵力,掃平東晉,統一南北。伐晉之戰,志在必得,他信心滿滿地揚言:“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其實東晉早有準備,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馬曜開始親政,將德才兼備的謝安升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當時在東晉內部,長江上游地區由桓氏掌控,下游地區由謝氏當政。為了團結力量,同仇敵愾,謝安兩邊勸說,曉以利害,為即將爆發的戰爭排憂解難。孝武帝又令謝玄招募淮南江北百姓,在廣陵挑選良將,訓練精兵,選拔劉牢之等人成立北府兵。太元8年(383)5月,桓衝率10萬荊州兵伐前秦,意在牽制敵人,減輕秦軍對長江下游的壓力。8月初2,符堅派陽平公符融督率張蠔、慕容垂等人的25萬歩、騎兵作為前鋒;任命袞州刺史姚萇為龍壤將軍,督益州、梁州諸軍事;8月初八,符堅從長安出發,親率歩兵60萬、騎兵27萬,開始進軍東晉。
由於秦軍未能同時到達前線,加上有先前假意投降的梁州刺史朱序作內應,謝玄派廣陵相劉牢之率5000精銳騎兵出動出擊,偷襲洛澗,取得洛澗大捷。斬殺秦將梁成及戈陽太守王詠,秦軍折損10員大將及5萬主力。晉軍又派部隊阻絕淮河渡口,消滅秦軍1.5萬人,抓獲前秦揚州剌史王顯等人。前秦的先頭部隊在洛澗被晉軍偷襲,丟盔棄甲,潰不成軍,不但令秦軍士氣受挫,也令一向驕傲的符堅信心動搖。他得知晉軍正在向壽陽前進,便與符融登上壽陽城頭觀察晉軍動靜。他看見對岸的晉軍排列整齊,戰船密佈,心中覺得晉軍訓練有素。再望向北面的八公山,山上長滿無數草木,北風吹過,草木晃動,就象無數士兵在運動。即時大驚地對符融說道:“晉軍是一支多麼強大的隊伍,你怎麼說他們是弱旅?"。後來,人們用“草木皆兵”形容人神經過敏,疑神疑鬼。
洛澗大捷後,晉軍西行,與秦軍對峙淝水。12月,有人向符堅建議後退決戰,諸秦將認為阻敵淝水畔比較安全,但符堅認為半渡而擊可主動對決。當秦軍後移時,晉軍渡水突擊。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聽說前線敗了,陣腳大亂。隨後晉軍主動出擊,大敗秦軍。謝玄、謝琰、桓伊率領晉軍7萬,戰勝了符堅、符融統帥的前秦15萬大軍。前秦符堅的軍隊在淝水之戰中大敗,符融戰死,符堅中箭,他只好率領餘兵拼命地逃回北方。當他們聽到風吹過的聲音,或者飛鶴的鳴叫,都以為是晉軍還在後面窮追不捨。於是他們日夜奔逃,飢寒交迫,當他們回到北方時,百萬大軍已失去十之八九。後來便以“風聲鶴唳”形容人受過剌激後,心靈變得脆弱不堪,一旦風吹草動都會受不了,或者也可形容芨芨可危的處境。
淝水之戰以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前秦被殲和逃散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符堅統一南北的希望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民族政權,鮮卑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其它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新的國家。符堅本人兩年後被姚萇所殺,前秦滅亡。東晉趁機北伐,收回黃河以南土地。(圖片源於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絡刪除)
-
3 # 歷史系一一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形容人在十分驚恐之時,稍微有些風吹草動,就會認為那些草是兵,緊張害怕得要命!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唯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另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回覆列表
說的是戰國宋襄王的故事,我覺得宋襄王當時做的對,因為當時講信用比生命都重要,宋襄王講信用輸了戰爭,丟了性命,在當時是受到尊重的,不然也不會把他列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五霸,我們現代人都嘲笑他愚蠢,是用現代的眼光看古代,是不對的,因我們沒有生在古代,怎能妄評古代的事。(注:宋襄王應為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