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里好山青入楚,幾家深樹碧藏樓。
出自唐·牟融《送徐浩》。楚,指古代楚國之地,此指江南。詩句描寫春天江南到處青山、碧樹掩樓的景象。前句是泛寫,後句是特寫,遠景與近景相結合,就如電影“蒙太奇”,畫面感極強。
2、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出自唐·韋應物《夕次盱眙縣》。
蘆洲,指長滿蘆葦的水中陸地。詩句描寫日落人歸、天暗山郭、月光明亮、雁宿洲上的景象。詩句描寫日夜交替的過程,動感極強。前句寫落日餘暉中青山、城郭漸漸消失在歸人視野之中,表現的是白晝的終結景象;後句寫月出天白、雁投蘆洲,表現的是夜晚來臨之景。
3、山光並水色,載得一船歸。
出自宋·劉侃《武夷七曲》。
詩句以比擬修辭手法,將不可計量、不可把握的山光水色具象化、實體化,從而與“船載”相牽連,真切地表達出詩人對武陵山水的熱愛之情。
4、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出自唐·王維《闕題二首》。元,原。
詩句描寫山色空靈、綠意深濃之景。前句說“無雨”,後句說“溼衣”,字裡行間已經交代了詩句所要表達的意旨:
5、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
出自宋·仲殊《南歌子》。
詩句描寫江畔十里青山、潮平之後路有積沙的景象。前句寫靜景,後句寫動感。雖然沒有直寫潮起時的景象,但“路帶沙”的結果,則清楚地昭示了江潮洶湧的過程。動靜結合,一張一弛,將自然界的美景盡現於眼前。
6、遙望四山雲接水,碧峰千點數帆輕。
出自宋·周知微《題龜山迴文》。
詩句描寫遠眺天水相接、四望青山無數、江中遠帆點點的景象。兩句十四字,融天地山水、浮雲輕帆於一體,氣象十分闊大,讀之令人有咫尺萬里之感。
7、雲山一一看皆美,竹樹蕭蕭畫不成。
出自唐·蘇頲 《扈從杜間奉呈邢部尚書舅崔黃門馬常侍》。
蕭蕭,風聲。此言白雲在天、青山在眼都是可以感知的視覺之美,但是風動竹樹之聲的聽覺美感則是難以描畫得出的。
8、煙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陽家。
出自金·周昂《晚望》。
詩句描寫薄霧生平林、水退見沙灘、夕陽傍青山、遠處見人家的景象。兩句十四字,就像是由四組鏡頭組接起來的一段電影畫面,有動感有靜態,有山有水,有煙霧有霞光,有青色有紅色,畫面非常豐富,給人以無限的回味空間。
9、溪添半篙綠,山可一窗青。
出自宋·陸游《雜感》。可,正、當。
詩句描寫春水漲溪、窗對青山的景象。
10、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
出自宋·林逋《相思令》。
詩句描寫吳越江南之地到處都是青山,相對的青山就像人相互迎接的樣子。這是以擬人修辭手法,將青山人格化,從而使青山與人類更接近,更顯親切可愛之情。
1、千里好山青入楚,幾家深樹碧藏樓。
出自唐·牟融《送徐浩》。楚,指古代楚國之地,此指江南。詩句描寫春天江南到處青山、碧樹掩樓的景象。前句是泛寫,後句是特寫,遠景與近景相結合,就如電影“蒙太奇”,畫面感極強。
2、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出自唐·韋應物《夕次盱眙縣》。
蘆洲,指長滿蘆葦的水中陸地。詩句描寫日落人歸、天暗山郭、月光明亮、雁宿洲上的景象。詩句描寫日夜交替的過程,動感極強。前句寫落日餘暉中青山、城郭漸漸消失在歸人視野之中,表現的是白晝的終結景象;後句寫月出天白、雁投蘆洲,表現的是夜晚來臨之景。
3、山光並水色,載得一船歸。
出自宋·劉侃《武夷七曲》。
詩句以比擬修辭手法,將不可計量、不可把握的山光水色具象化、實體化,從而與“船載”相牽連,真切地表達出詩人對武陵山水的熱愛之情。
4、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出自唐·王維《闕題二首》。元,原。
詩句描寫山色空靈、綠意深濃之景。前句說“無雨”,後句說“溼衣”,字裡行間已經交代了詩句所要表達的意旨:
5、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
出自宋·仲殊《南歌子》。
詩句描寫江畔十里青山、潮平之後路有積沙的景象。前句寫靜景,後句寫動感。雖然沒有直寫潮起時的景象,但“路帶沙”的結果,則清楚地昭示了江潮洶湧的過程。動靜結合,一張一弛,將自然界的美景盡現於眼前。
6、遙望四山雲接水,碧峰千點數帆輕。
出自宋·周知微《題龜山迴文》。
詩句描寫遠眺天水相接、四望青山無數、江中遠帆點點的景象。兩句十四字,融天地山水、浮雲輕帆於一體,氣象十分闊大,讀之令人有咫尺萬里之感。
7、雲山一一看皆美,竹樹蕭蕭畫不成。
出自唐·蘇頲 《扈從杜間奉呈邢部尚書舅崔黃門馬常侍》。
蕭蕭,風聲。此言白雲在天、青山在眼都是可以感知的視覺之美,但是風動竹樹之聲的聽覺美感則是難以描畫得出的。
8、煙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陽家。
出自金·周昂《晚望》。
詩句描寫薄霧生平林、水退見沙灘、夕陽傍青山、遠處見人家的景象。兩句十四字,就像是由四組鏡頭組接起來的一段電影畫面,有動感有靜態,有山有水,有煙霧有霞光,有青色有紅色,畫面非常豐富,給人以無限的回味空間。
9、溪添半篙綠,山可一窗青。
出自宋·陸游《雜感》。可,正、當。
詩句描寫春水漲溪、窗對青山的景象。
10、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
出自宋·林逋《相思令》。
詩句描寫吳越江南之地到處都是青山,相對的青山就像人相互迎接的樣子。這是以擬人修辭手法,將青山人格化,從而使青山與人類更接近,更顯親切可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