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梁太祖朱溫:
朱溫(852年—912年),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五代十國後梁開國皇帝。早年參與黃巢起義,脫離黃巢大齊政權而歸唐後被唐廷賜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後又改名朱晃。
開平元年(907年),廢唐哀帝李柷,自行稱帝,建都開封,國號為“大梁”,史稱“後梁”,後人稱其為後梁太祖,自此唐朝結束289年的統治,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朱溫在位時頗重視農業發展,下令兩稅之外不得妄有科配;但因後梁連年戰事,民不聊生。朱溫生性殘暴,殺人如草芥,其夫人張氏在世時尚能勸止,死後卻大肆淫亂,甚至亂倫,連兒媳都得入宮侍寢。乾化二年(912年),被第三子朱友珪刺殺,享年61歲,廟號太祖,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葬於宣陵。
郢王朱友珪:
朱友珪(884年―913年3月27日),又名朱友球,小字遙喜,後梁太祖朱溫第三子,母亳州營妓,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第二位皇帝。
朱友珪初封郢王,歷任左右控鶴都指揮使、萊州刺史。乾化二年(912年),朱友珪弒父登基,改年號為鳳歷。朱友珪繼位後,大量賞賜將士以圖收買人心,然眾多老將頗為不平,而朱友珪亦荒淫無度,因此人心沸騰、民怨四起。
鳳曆元年(913年),朱溫的外孫袁象先、女婿趙巖、兒子朱友貞與將領楊師厚等人密謀政變,朱友珪逃走未成,於是命馮廷諤將他以及張皇后殺死。朱友貞繼位後,追廢朱友珪為庶人。
後梁末帝朱友貞:
後梁末帝朱友貞(888年10月20日―923年11月18日),後梁太祖朱溫之子,五代十國時期後梁最後一位皇帝,913年—923年在位。朱溫稱帝后被封為均王,任左天興軍使、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
乾化二年(912年)郢王朱友珪弒父朱溫,即皇帝位,任命朱友貞為東京留守 、開封尹。鳳曆元年(913年),朱友貞與趙巖等密謀推翻朱友珪,即皇帝位。龍德三年(923年),朱友貞為後唐所迫自殺,時年36歲
後梁太祖朱溫:
朱溫(852年—912年),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五代十國後梁開國皇帝。早年參與黃巢起義,脫離黃巢大齊政權而歸唐後被唐廷賜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後又改名朱晃。
開平元年(907年),廢唐哀帝李柷,自行稱帝,建都開封,國號為“大梁”,史稱“後梁”,後人稱其為後梁太祖,自此唐朝結束289年的統治,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朱溫在位時頗重視農業發展,下令兩稅之外不得妄有科配;但因後梁連年戰事,民不聊生。朱溫生性殘暴,殺人如草芥,其夫人張氏在世時尚能勸止,死後卻大肆淫亂,甚至亂倫,連兒媳都得入宮侍寢。乾化二年(912年),被第三子朱友珪刺殺,享年61歲,廟號太祖,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葬於宣陵。
郢王朱友珪:
朱友珪(884年―913年3月27日),又名朱友球,小字遙喜,後梁太祖朱溫第三子,母亳州營妓,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第二位皇帝。
朱友珪初封郢王,歷任左右控鶴都指揮使、萊州刺史。乾化二年(912年),朱友珪弒父登基,改年號為鳳歷。朱友珪繼位後,大量賞賜將士以圖收買人心,然眾多老將頗為不平,而朱友珪亦荒淫無度,因此人心沸騰、民怨四起。
鳳曆元年(913年),朱溫的外孫袁象先、女婿趙巖、兒子朱友貞與將領楊師厚等人密謀政變,朱友珪逃走未成,於是命馮廷諤將他以及張皇后殺死。朱友貞繼位後,追廢朱友珪為庶人。
後梁末帝朱友貞:
後梁末帝朱友貞(888年10月20日―923年11月18日),後梁太祖朱溫之子,五代十國時期後梁最後一位皇帝,913年—923年在位。朱溫稱帝后被封為均王,任左天興軍使、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
乾化二年(912年)郢王朱友珪弒父朱溫,即皇帝位,任命朱友貞為東京留守 、開封尹。鳳曆元年(913年),朱友貞與趙巖等密謀推翻朱友珪,即皇帝位。龍德三年(923年),朱友貞為後唐所迫自殺,時年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