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由於《傳習錄》涉獵極其廣博,廣涉儒、釋、道三家學說,我們從必要和充分這兩個方面來進行探討:第一是儒家,陽明先生在《傳習錄》中,引用最多的當屬《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是四本儒家的經典,是要認真參詳的 第二是道家,陽明先生家學道家,他曾遊泰山、參九華、訪茅山,與詹鍊師、尹繼先、蔡蓬頭、地藏洞人、湯雲谷等諸多仙真高隱參學問道,從《傳習錄》和陽明弟子王龍溪的《王畿集》中,可見陽明先生對道家的學說,尤其是丹道是頗為精研的。這裡推薦道家《道德經》、《莊子》和丹道兩部經典:萬古丹經王《周易參同契》,尤其是張伯端的《悟真篇》,據說陽明先生對此書極有研修 第三是佛學,從《傳習錄》中可見陽明先生對佛學頗為精研,一句“轉法華不為法華所傳”出自《六祖壇經》,而《妙法蓮華經》又為天台宗的根本經典。 所以先陽明先生對佛門禪宗、天台宗,包括華嚴宗應有極深的涉獵。 這裡推薦佛門的《金剛經》、《楞伽經》、《六祖壇經》和《妙法蓮華經》。 作為陽明先生的《傳習錄》,初看簡明直截、直指人心,但細細品讀,其中所門的經典之多,兼涉的思想之廣博,堪為儒門通中華國學大觀園之要津所在,大家切不可等閒視之。
4
回覆列表
  • 1 # 視界行旅

    學習者傳習錄》首先要了解陽明先生所生活的那個時代,他經歷了什麼?他有著怎樣的傳奇般的一生,他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王陽明(公元1472年--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生於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浙江餘姚人。他是明代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治武功,成就斐然。在思想方面,他集心學之大成,開創姚記學派,教書育人,桃李遍天下。他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命題對後世產生了有極大的影響。其思想遠播日本、北韓等地。由其門人弟子輯錄平日對話、語錄、書信而成的《傳習錄》更成為儒學經典。

    學習《傳習錄》,第一先了解王陽明其人。

    第二了理王陽明的思想核心

    “心學”的核心概念自然是“心”,如何重建心體、發現本心,是王陽明思想的核心問題,這決定了王陽明l心學向內探求的特質。理解“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都產眼於這一核心。

    第三用心品讀《傳習錄》的每一篇、每一節,順習其中所涉獵的先賢經典,才能對王陽明先生的思想核心,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

  • 2 # 將劍成虹

    陽明心學是導人強大內心、光明陽知的學說,屬於儒家思想體系,最大作用是搭建了一條通往聖人的道路。陽明心學區別於佛、道最大的不同是強調世上練,即在實踐中不斷光明自己的良知。陽明先生強調:世人皆可以為聖人,其出發點便是人人皆有良知,如果在世上練上下足功夫,使良知光明,無論職務高低、貧窮寶貴、聰明愚鈍,都可以達到聖人的境界。

    所以,陽明心學重點是在踐行,而不是學習,一說“學習”心學,那便是錯的。對於《傳習錄》也是如此。《傳習錄》的本質是“術”,是陽明先生開導教育他的弟子去除障念、光明良知的語錄。由於陽明先生精通儒道佛,少不了引經據典,但這只是輔助用來表達觀點而已,是末,學習要究其本,不可亂了輕重。

    提問者稱,《傳習錄》博大精深,需要參閱儒、佛、道三家不少經典,以“儒門通中華國學大觀園”來進行定位,這是作學問的辦法,是把心學當作一門學問去研究,所以要理清脈絡、劃分篇章、找準來源。但反過來講,如此學習,故然將《傳習錄》倒背如流,就真正能理解掌握運用心學,就會如同陽明先生一樣成為“真三不朽”嗎?

    答案肯定是不行的。之所以不行,那是因為陽明先生的心學不是尋禪問道,而是要光明內心,然後根據良知的指引去齊家、治國、平天下。縱觀陽明先生的一生,從來都是以天下、百姓為首要,哪怕是他最看重的講學傳道,也都是在排在此之後,這才是先生的使命和擔當。

    所以,對於心學,先得入門,重在遵循陽明先生指明的道路去踐行,而不是在辭章方面下功夫,並且陽明先生後來也坦言自己在辭章之學方面錯下了很多功夫。

  • 3 # 使用者8563907151856

    傳習錄艱澀繁複,非一般人能讀懂。知行合一四字成就了王陽明一半以上思想成就,因為通俗易懂言簡意該。陽明心學的意義,在於衝破宋明以來理學對人性.政治思想.制度的束縛,特別是對張居正改革,日本明治維新有深遠影響。心學可與西方文藝復興並論,只是大清立國急速轉向,至心學沉寂,封閉自守塵囂直上!鑄百年恥辱遺禍?

    學心學,應以知合一入手,強調的是行動實踐對腐朽陳規的衝破,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為善去惡致良知等幾句口決,說的是人的天性,非理學說的高尚道德愚腐觀念,具有思想解放作用。我心光明亦復何言。最精彩,我心無私無偏無畏如青天一樣光明,沒有什麼好說的!

  • 4 # 一生最服王陽明

    要有大量跟自己關係親密的周圍人,或自己不得不愉快享受的困頓挫折,甚至巨多讓人絕望的絕境,當然還有成功的經歷,大起大落的過程,你看才知道,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事上煉,不動如山等傳習錄中的核心思想,順之和逆之境遇差別是一個在天上,一個慢慢入地獄,一個人生逐漸上行,一個人生慢慢下行,一個認知不斷提升,一個認知慢慢歸零甚至為負,一個走順天道人道人生新高峰,一個逆天道人道人生低谷,一個人生就像開掛,一個人生如同殭屍,你學習的動力自然就會拼命上漲。

    要有現實閱歷支撐,學習傳習錄的才能入味,沒閱歷支撐,還不如洗洗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丁寧聯賽總決賽一輪遊,還能參加奧運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