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票房一路高歌前進的同時,《流浪地球》卻疑似遭遇惡評,短短6天,豆瓣評分就從最初的8.4分,下降到7.9分,短評的差評率上升到了14%。
3
回覆列表
  • 1 # 孤寒文

    所有對《流浪地球》的差評和批評都是微不足道的。真的。

    經歷過小眾科幻時代的科幻迷根本不會畏懼這些。

    因為再也不會有任何批評能夠像35年前那場風暴一樣阻擋中國科幻的崛起了。35年前,科幻人直面過政府、官媒和主流社會的三重攻擊,現在這種批評真的不算什麼。

    作為流浪地球的支持者,大可以對各種批評包容一點。

    作為一個2001年開始閱讀科幻世界的讀者。

    我們都經歷過那個小眾科幻的年代。

    「地攤文學」「胡編亂造」是科幻小說的代稱。

    我們無處分享科幻閱讀的體驗。

    我們艱難安利科幻作品不被人理解。

    我們都知道科幻文學為什麼在那時如此貧瘠。

    我們還記得鄭文光先生的去世。那個年代是中國科幻最衰弱的年代。

    那時候,劉慈欣和王晉康等人被稱之為「科幻新生代作者」,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被叫做「新生代」,難道還有「老一代」嗎?

    後來我才知道,科幻文學是有傳承的。

    1977年-1983年是中國科幻的黃金年代。

    此後寫作的科幻作者,被稱之為新生代作者。

    說實話,大劉和《流浪地球》如今承受的所有批評和苛責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再也不會有任何批評能夠像36年前那場風暴一樣阻擋中國科幻的崛起了。

    1983年,科幻文學「姓科還是姓文」的論爭,最終導致了中國科幻的衰弱。

    1983年,「清除精神汙染」運動開始了。在這場運動中,科幻在行政上被定性為「精神汙染」,受到直接正面的打擊。最嚴重的時候,中國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發表一篇科幻小說。 鄭文光先生也在這一年患上腦溢血,創作生涯從此終結。

    然後《科幻世界》開始了踽踽獨行之路。

    「散佈懷疑和不信任,宣傳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

    「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和商品化的傾向,正在嚴重地侵蝕著我們的某些科幻創作。」

    「極少數科幻小說,已經超出談論「科學」的範疇,在政治上表現出不好的傾向。」

    「科幻應當談科學,而不是批評和質疑。」

    這就是當年主流社會對科幻文學的評價。

    一直到《三體》獲獎之前,這樣的現狀一直沒有改變。

    沒關係,我們可以一直等下去。

    我們已經失望了太多次。

    但沒關係,我們還是可以一直等下去。

    事實上,在觀看《流浪地球》之前,我們都做好了它有可能是一個爛片的心理預期。

    還記得大劉說,我們要先完成「從無到有」。再完成「從及格到優秀」。

    然而,《流浪地球》實在是太優秀了。

    它的傳達的精神、世界觀架構都被電影優秀地表達出來了。

    就像是從來沒有玩具的小男/女孩,突然拿到了變形金剛或者芭比娃娃。

    對於流浪地球電影,我真的很希望那些非科幻迷的觀影者能夠寬容一些。

    也很希望科幻迷們能夠大氣一些,包容一些,因為我們會有更多的《流浪地球》。

    劉慈欣說:在科幻文學誕生的兩個世紀中,科幻文學繁榮的國家往往也是世界上國力強盛的國家之一。

    是啊,科幻文學或者英國的崛起而崛起,隨著美國的強大而強大,現在也應該隨著中國的復興,而復興了。

    我們可以一直等下去。

    我們根本不需要畏懼批評和差評,我們還會有很多很多《流浪地球》。

    因為再也不會有任何批評能夠像35年前那場風暴一樣阻擋中國科幻的復興了。

  • 2 # 字胡

    這個電影太棒了,眼下沒有人敢說不好,不然就會被罵的狗血噴頭,像我這樣膽小的被問起這個事情來當然也說好,好極了。作為一部科幻片,這片子看了讓人腦洞大開,特效更是讓人震撼,劇情安排的合理,人物性格塑造的飽滿,整片敘述邏輯通暢,總得來說是一部難得的中國產大製作。

    重點要說的是電影的主題鮮明,尤其是到最後一個武警隨意的破壞空間站,肆意妄為根本不聽指令,預示著地球的最終毀滅就是這樣不守規矩的人造成的,看完電影真是發人深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盛員工年薪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