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寫一段關於日本人讀書的文字了,今天正好借答此題釐清自己的一些想法。恰好,我也是個在日本的電車上天天看書的人。恰好,我的手機裡還留存著一些日本人看書的照片。
一、同一種誤會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體系讓我們長期對讀書和學習存在誤會,以為讀書就等於學習,學習就只有讀書。所以我們並沒有將讀書視為一種生活選擇,很多人更是將對學校教育的厭惡直接轉化為對讀書的厭惡,一旦走出校園就將書籍棄之如敝履,實在可嘆。
日本也是應試教育,他們很多人也與我們有著類似的觀念,年輕人中不愛閱讀者大有人在。而周遭的誘惑又無處不在,漫畫、遊戲、偶像劇、娛樂節目、演唱會、體育比賽……娛樂至死的社會大環境也令日本的傳道授業者們百般無奈。在“救救孩子”的呼聲中,每年都會有幾本勸年輕人讀書,講述閱讀重要性,教授讀書方法的當代“勸學篇”問世。效果如何我不知道,但我想,本來就不讀書的人恐怕也不會花錢專門買一本教他讀書的書吧。
不過日本的確不少人會在電車上看書,但這只是這些人的生活習慣,個人愛好,根學習不是一回事。
二、日本什麼都小,書也一樣
日本有很多小開本的書,即所謂的“文庫本”、“新書”之類。很多書籍,除了標準尺寸的“單行本”之外,還會發行“文庫本”小書。“文庫本”不僅便宜,而且攜帶方便,這樣就能夠在上學或上班的電車上讀。“文庫本”裡面最有名的是“巖波文庫”,出版的都是日本或外國的經典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角川文庫”日本的小說比較多。“新書”裡面“巖波新書”和“中公新書”、“講談社新書”較常見,這些並不出小說,都是知識類的簡便讀本。各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中公新書”喜歡出歷史類的,“新潮新書”以時事評論和研究為主。
三、電車上的閱讀
在日本,尤其在東京,電車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都心地區主要是上班族工作和學生族上學的所在,雖然也有居住區但房租太高,並非一般人能幹承受。所以許多人每天都要做一小時甚至更久的電車。車上不管是坐在還是站在,如果什麼都不做顯然是在浪費時間。日本人的時間觀念那麼強烈,當然要做些什麼。以前的時代,許多人都會在車上看書或報紙雜誌,但現在這樣做的似乎都是中年以上的人群,年輕學生們除了真正好學者,大部分也和我們一樣都在玩兒手機。當然,讀書根學習並不是一回事,很多中老年人看的可能是歷史小說,而年輕人看的有可能是漫畫或者輕小說類。當然,也時不時見到一兩個像我這樣捧著本新出版的“新書”裝樣子的……
但是,我的目光還是會被老人讀書時的優雅所吸引。
四、日本的書店
不過實話實說,在日本確實愛讀書的人的比例確實比我們高一些。這是事實。從明治時代福澤諭吉的《勸學篇》到大正時代的“教養主義”,日本政府一直大力提倡國民閱讀。這個民族對書籍的重視不可小覷,每一個電車站都配有一個書店,就衝這一點你就得服。很多人下了班就走進書店,拿起一本拆過封的小書或雜誌一站就是半天。賣不賣另說,看看也是好的嘛。
記得以前看過NHK拍的“紀伊國屋”書店的紀錄片。“紀伊國屋”可能是日本最大的書店,本店在新宿東口附近,以前打工每次都要路過。後來在曼谷也見到一家,才知道人家已經把書店做成跨國連鎖裡。影片裡面一個場景是書店打烊十分,裡面還會有幾個人久久不願離去,他們是加班很晚的上班族、打夜工的窮學生、沒有職業的宅男……
日本最大的二手書店是“Book off”,裡面都是別人看過的二手書,價錢根據書自身價值和折舊程度決定。這是我們這些窮學生最愛光顧的場所,每次去都得捎上兩本。書店裡面將書的分類做的十分精細,文學類都是按作者假名順序排列的。格局上講,一半是正經書,一半是漫畫,漫畫區常常爆滿,好在我不怎麼看。
在那裡,我不止一次見到白髮蒼蒼的老者、抱小孩的家庭主婦、待產的孕婦和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在裡面靜靜地看書。他們也未必會買,但就憑願意花時間讓架上的舊書發揮些許價值,就足以讓人尊重。
很早就想寫一段關於日本人讀書的文字了,今天正好借答此題釐清自己的一些想法。恰好,我也是個在日本的電車上天天看書的人。恰好,我的手機裡還留存著一些日本人看書的照片。
一、同一種誤會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體系讓我們長期對讀書和學習存在誤會,以為讀書就等於學習,學習就只有讀書。所以我們並沒有將讀書視為一種生活選擇,很多人更是將對學校教育的厭惡直接轉化為對讀書的厭惡,一旦走出校園就將書籍棄之如敝履,實在可嘆。
日本也是應試教育,他們很多人也與我們有著類似的觀念,年輕人中不愛閱讀者大有人在。而周遭的誘惑又無處不在,漫畫、遊戲、偶像劇、娛樂節目、演唱會、體育比賽……娛樂至死的社會大環境也令日本的傳道授業者們百般無奈。在“救救孩子”的呼聲中,每年都會有幾本勸年輕人讀書,講述閱讀重要性,教授讀書方法的當代“勸學篇”問世。效果如何我不知道,但我想,本來就不讀書的人恐怕也不會花錢專門買一本教他讀書的書吧。
不過日本的確不少人會在電車上看書,但這只是這些人的生活習慣,個人愛好,根學習不是一回事。
二、日本什麼都小,書也一樣
日本有很多小開本的書,即所謂的“文庫本”、“新書”之類。很多書籍,除了標準尺寸的“單行本”之外,還會發行“文庫本”小書。“文庫本”不僅便宜,而且攜帶方便,這樣就能夠在上學或上班的電車上讀。“文庫本”裡面最有名的是“巖波文庫”,出版的都是日本或外國的經典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角川文庫”日本的小說比較多。“新書”裡面“巖波新書”和“中公新書”、“講談社新書”較常見,這些並不出小說,都是知識類的簡便讀本。各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中公新書”喜歡出歷史類的,“新潮新書”以時事評論和研究為主。
三、電車上的閱讀
在日本,尤其在東京,電車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都心地區主要是上班族工作和學生族上學的所在,雖然也有居住區但房租太高,並非一般人能幹承受。所以許多人每天都要做一小時甚至更久的電車。車上不管是坐在還是站在,如果什麼都不做顯然是在浪費時間。日本人的時間觀念那麼強烈,當然要做些什麼。以前的時代,許多人都會在車上看書或報紙雜誌,但現在這樣做的似乎都是中年以上的人群,年輕學生們除了真正好學者,大部分也和我們一樣都在玩兒手機。當然,讀書根學習並不是一回事,很多中老年人看的可能是歷史小說,而年輕人看的有可能是漫畫或者輕小說類。當然,也時不時見到一兩個像我這樣捧著本新出版的“新書”裝樣子的……
但是,我的目光還是會被老人讀書時的優雅所吸引。
四、日本的書店
不過實話實說,在日本確實愛讀書的人的比例確實比我們高一些。這是事實。從明治時代福澤諭吉的《勸學篇》到大正時代的“教養主義”,日本政府一直大力提倡國民閱讀。這個民族對書籍的重視不可小覷,每一個電車站都配有一個書店,就衝這一點你就得服。很多人下了班就走進書店,拿起一本拆過封的小書或雜誌一站就是半天。賣不賣另說,看看也是好的嘛。
記得以前看過NHK拍的“紀伊國屋”書店的紀錄片。“紀伊國屋”可能是日本最大的書店,本店在新宿東口附近,以前打工每次都要路過。後來在曼谷也見到一家,才知道人家已經把書店做成跨國連鎖裡。影片裡面一個場景是書店打烊十分,裡面還會有幾個人久久不願離去,他們是加班很晚的上班族、打夜工的窮學生、沒有職業的宅男……
日本最大的二手書店是“Book off”,裡面都是別人看過的二手書,價錢根據書自身價值和折舊程度決定。這是我們這些窮學生最愛光顧的場所,每次去都得捎上兩本。書店裡面將書的分類做的十分精細,文學類都是按作者假名順序排列的。格局上講,一半是正經書,一半是漫畫,漫畫區常常爆滿,好在我不怎麼看。
在那裡,我不止一次見到白髮蒼蒼的老者、抱小孩的家庭主婦、待產的孕婦和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在裡面靜靜地看書。他們也未必會買,但就憑願意花時間讓架上的舊書發揮些許價值,就足以讓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