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賢工作室

    懷舊心裡,在電腦上、手機上、電子書上,關了什麼也沒有了。心裡不瓷實沒有書實在,什麼時候翻就什麼時候看。感覺方便。

  • 2 # 花痴巨人講故事

    有個快被說爛了的詞叫“慾求不滿”,說的是慾望永遠都沒有止境。Kindle上的電子版書籍與紙質實體書籍都是載體,最為重要且最關鍵的是載體上的那些內容。看過了電子版,忍不住買紙質版,可以說這也是一種慾求不滿的表現,是對什麼的欲求呢,這是對擁有知識的渴望,對智慧的追求,試圖透過擁有載體來把控運用知識。

  • 3 # 小可無我

    相較於電子版書籍,紙質版更讓人踏實。我喜歡紙質版書籍,但我更多的是看電子書。原因如下

    1.電子書方便隨時隨地拿出手機,kindle就可以看,但是書籍不一樣,在一些場合並不方便拿出來,比如餐桌,會議

    2.電子書實惠,在kindle上看電子書比買紙質版實惠很多,對於我來說是這樣的

    3.電子書方便閱覽,我們可以很便捷的知道書的內容,便於篩選喜歡的書籍,但是現在很多書店紙質版書籍大多不讓拆包裝,很難估計書的內容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在價格昂貴的情況下,不願冒險買一本自己看不懂且沒有興趣的書。

    提問者在看了很多遍電子版書籍之後仍然買紙質版書籍,原因有二

    其一,閱讀多遍,其義自見,符合讀者心理精神需求,產生共鳴,產生依賴。

    其二,感恩,感謝作者寫出如此有心得的作品,所以買紙質版珍藏,作為閱讀此書的見證。

  • 4 # 雅南紳士

    大概有點強迫症吧,很多需要反覆思考的書,比如哲學,會長久停留在某頁琢磨,這時是不希望有分心的事打擾,電子書這時就沒有紙質的可靠感強。不過,電子書的通用性還是大,畢竟很多書就看個一遍而已,網路更便宜攜帶更方便。

  • 5 # 喝茶慢

    記得金庸先生曾經說過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

    所以,方便、快捷只是科技進步帶給我們的紅利,卻無法代替一些隱藏在內心的真實感受。

    前段時間看到一條採訪董橋先生。讀了那麼多本董橋的書,還是第一次見真人。董先生說,他小時候在南洋長大,家裡的要求極為嚴格,父親要求他們每天都要寫毛筆字。以至於直到現在,他給人寫信,都會堅持用毛筆在信箋上寫小楷,再端端正正地寄出。而他上世紀在英國留學時,每日最大的樂趣也是堅持寫小楷,這讓他在異國的生涯變得不那麼孤獨寂寞。

    董橋先生的字,現在在拍賣市場已經到了很高的價位,當年那些收到他信的人,現在多麼幸福。當然,最重要的不是字的價值,而是隱藏在字裡的心意無價。就像當年魚玄機說,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真正貴重的,永遠是心意,而不是實際的經濟價值。

    正是因為董橋先生的這種堅持這種品質,才是金庸先生看重他的其中一個原因吧。所以他那麼多年聘請他擔任《明報》的總編輯。

    上週在微博上看了一個有關火漆的影片。沒有想到,火漆有那麼多種圖案,印在信封上時,會那麼優雅、那麼有質感。收到帶著火漆的這樣一封信,絕對不是一封e-mail可以比擬的。你會想一直留存它,時常拿出來看看它。

    前些年,連續買過《永珍雜誌》。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文章,從那裡知道了倫敦布魯姆斯伯裡,知道了海螺共和國,知道了骷髏會,知道了石評梅的幾段情緣。它們帶給我很多閱讀的快樂。現在,它們全都靜靜地躺在我的書架上,想看的時候隨時翻閱。

    這就是藏書的快樂。這永遠不是你擁有一個kindel所可以比擬的。儘管kindel讓閱讀變得更為便捷,讓你旅行、出差在外的時候可以走萬里路、讀萬卷書,但藏書的快感是kindel不能帶來的。每當你清早醒來,驀然看到書架上滿滿的書,就會知道,你滿腦子奇奇怪怪的想法來自哪裡。

    我的奇怪想法,就來緣於書本。這一生,因為有了它們,就變得那麼有趣,那麼豐富,那麼有質感。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在kindel讀了一本書那麼多遍之後,突然要去買一本實體書回來的原因。

    時代再變,科技再進步,e-mial代替不了毛筆字和火漆,汽車代替不了郵遞馬車,kindel代替不了實體書。因為,前者永遠無法代替後者帶給人的內心深處的優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嫁的人和娶的人能決定你怎樣的人生層次和高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