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主家沒有餘糧29

    我自己的情況,一作是我自己,二作導師,三作及以後是同學。文章是我自己寫的,實驗是自己做的;二作導師,主要出於尊重和報賬,投的文章從來沒給他看過;三作及以後都是同學之間互相加的,其實也沒有做什麼事情。

  • 2 # 羅思揚

    現代的科學研究中,往往是多學科融合,一個人的知識能力有限,需要相互合作。

    所以,當把科研成果寫成論文的時候,會署上多個作者的名字。

    科學界重“名”,因此,在論文署名時,是非常慎重的環節,需要做到明察秋毫、百無一漏,把對論文有直接貢獻的研究人員都列在作者中。

    這是科研界的潛規則。

    如果一個科研人員對論文成果做了貢獻,但沒有被列在作者署名中,很容易關係破裂,後果很嚴重。

    科研界因為署名,而發生的撕逼事件層出不窮、恆河沙數。

    兩人合作研究,並一同獲得諾貝爾獎,可謂親密無間。

    但因為署名的先後問題,二人割席分坐,決裂了半個世紀,至今也難以破鏡重圓。

    文人好名,署名之道,不可不察。

    署名的順序一般代表了不同作者對成果的貢獻程度。

    一作是成果的最大貢獻者,往往是研究的主要執行人與論文的撰寫人。可以看作整個研究的靈魂人物。

    現在很多學校規定,研究生必須有一作的SCI文章,才能畢業拿學位。

    有時二作的貢獻也可以與一作並列。如果特別註明二作與一作對論文有同等貢獻的話,也可以提升二作的地位。但這就像打補丁,總不如原生態來得自然。

    有些文章的署名灌水嚴重,尤其是一些人把作者署名當成了禮物,送領導,送配偶,送男女朋友,送師兄弟。即使對研究完全沒有貢獻的人,也仍被列為作者。

    虛名浮雲,舉手之勞。

    所以,現在國內學術界往往只認一作是最大貢獻者,學生畢業或科研人員評職稱、評獎,都以一作為準。其它的順序就很雞肋了。雖然也意味著做出了貢獻,但學術界普遍只看一作。

    SCI文章署名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是通訊作者,在作者名字後標一個*。

    通訊作者是指給期刊投稿的人,往往是實驗室的負責人。例如:一作是博士生,而通訊作者是他的博士生導師。

    對於通訊作者來說,排名第幾並不重要,即使放在最後,也仍然可以顯示出自己的權威地位。畢竟,通訊作者往往是領導研究團隊的人,是研究生們口中的“老闆”。

    申請專案或科技評獎時,文章的通訊作者也算主要貢獻,與一作效果相同。

  • 3 # 上庠

    目前,SCI學術論文,通常只看兩個作者;一作和通訊作者。一作常常為做實驗的研究生,通訊作者的話,則是該學生的導師。

    在中國,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畢業是有發論文要求的,這個論文指的就是一作,二作三作通常是不能拿來畢業的。而對於導師們而言,申請基金,評職稱,也主要是以通訊和一作的論文為依據。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導師佔了一作,在有的學校,學生二作也能用來畢業。

    不過,對於神刊級別,諸如Nature, Science ,Cell這種級別的期刊。大多會採用共同第一作者的形式,好幾個作者都是一作,自然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儘管如此,大家還是更注重的是排序第一的作者。

    這種只重視一作和通訊作者的論文評價方法,確實不利於科研專案之間的合作。有些原本很好的專案,需要不同課題組、不同單位之間的合作完成,但往往由於一作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最後不歡而散。實際上在國外的話,大家也會看二作三作的貢獻,中國科研評價在這方面還有待改進。

    其實,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在文章署名的時候標註不同作者分別對文章的貢獻。比如,誰的想法,誰做的測試,誰分析的資料,誰寫的文章,一目瞭然,如此一來,每個作者的貢獻都能得到體現,就能進行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判。

  • 4 # 小木雲

    年前發了篇SSCI,老師通訊我一作,學校要求老師學生一作或者老師一作學生二作有效。我導師算很好的,有的導師不管還要一作和通訊。二作三作一般只有寫簡歷的時候有點用。

  • 5 # 先吃飯行不行

    目前,SCI學術論文,通常只看兩個作者;一作和通訊作者。一作常常為做實驗的研究生,通訊作者的話,則是該學生的導師。在中國,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畢業是有發論文要求的,這個論文指的就是一作,二作三作通常是不能拿來畢業的。而對於導師們而言,申請基金,評職稱,也主要是以通訊和一作的論文為依據。https://www.scipaper.net/scizixun/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崗教師服務三年期滿卻不給入編,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