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剛子聊歷史

    近些年來受影視劇的影響,狄仁傑可以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提到他,人們首先想到是他高超的推理能力,電視劇《神探狄仁傑》更是將他塑造成中國版的福爾摩斯。歷史上真實的狄仁傑究竟是怎樣的人?他確實是個神探嗎?拋開影視劇塑造的傳神形象,我們一起來探索下真實的狄仁傑。

    狄仁傑從小就胸懷大志,與眾不同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時期宰相,傑出政治家。歷任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遷寧州刺史、檢校工部侍郎、江南巡撫使、尚書右丞、豫復二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皆以不畏權貴、造福生民著稱。久視元年(700年),授中書令,卒於任上,追贈右僕射、司空公、太師、樑國公,諡號文惠,配享唐中宗廟廷,葬於洛陽縣北邙山南原。

    歷史上真實的狄仁傑不僅是個神探而且是個體恤百姓的錚臣!

    高宗儀鳳年間(公元676-679年),狄仁傑擔任大理丞,一年之中辦理的案件涉及17000多人,而且沒有一個冤枉的。因此他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的斷案如神的大法官,而這也奠定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狄仁傑之所以能夠青史留名,被後人千古傳頌。除了智謀過人、斷案如神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對民間疾苦的關懷和對下層百姓的體恤。在武周前期那種視人命如草芥的年代裡,他是少數幾個真正能夠堅守律法原則、體恤百姓的官員之一。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狄仁傑隨宰相張光輔討伐越王李貞的叛亂,平叛以後,朝廷令狄仁傑就任豫州刺史。張光輔進入豫州後,大肆屠殺降眾,並逼迫狄仁傑以府庫財物犒賞三軍,遭狄仁傑嚴詞拒絕。張光輔又株連無辜百姓,冒功請賞,狄仁傑對張光輔的行為極為憤慨。曾當面頂撞張光輔:“你放縱邀功之人,屠殺降卒株連百姓,若有尚方斬馬劍,定取你項上頭顱!”

    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契丹叛軍攻陷冀州,河北震動。朝廷命狄仁傑出任魏州刺史,抵禦契丹南下。狄仁傑到任後,發現前任把城外的百姓都拘押回城,讓他們修築防禦工事。狄仁傑很不以為然,當即把百姓放回,對前任說:“叛軍還很遠,沒必要弄得人心惶惶”

    結束語

    武則天一生接觸過無數官員,也曾經為了政治目的屢屢任用小人,但是她打心眼裡瞧不起這些人。而對於像狄仁傑這種德才兼備的能臣,武則天卻能發自內心的尊重。

    出於對狄仁傑的尊重,武則天常稱呼他為“國老”而不稱其名,甚至當狄仁傑因重大問題而屢屢與她廷爭時,武則天也總能“曲意從之”。

    久視元年(公元700年)深秋,狄仁傑與世長辭,享年71歲。驚聞狄仁傑去世的噩耗時,武則天忍不住溘然淚下悲痛不止,過了好長時間喃喃自語地說:“朝堂空了”。

    狄仁傑是歷史上身前身後都能得到極高評價的大臣,他的一生 ,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他不光經受住了武皇的考驗,對武則天的弊政也多有匡扶,為武週日後還政於李唐做出了巨大貢獻,可謂是推動唐朝走向繁榮的重要功臣之一。

  • 2 # 不可忽視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結局是: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

    宰相是一個位高權重卻又風險很高的位子。

    對他而言,女皇武則天把他高看一眼;對武則天而言,狄仁傑又言無不盡。

    狄仁傑的成功,在於他體恤百姓、清正公廉、嫉惡如仇。他最為光彩的階段是在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後。武則天上臺後,狄仁傑也是起起伏伏,風雨飄搖,過了一段苦不堪言的日子。。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歷任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

    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於同年九月病逝。

    根據《舊唐書·狄仁傑傳》記載,狄仁傑病逝當年。

    但在《舊唐書·李嶠傳》、《舊唐書·張廷珪傳》中,均將武則天建大像一事記在長安四年。

    人物故事:

    狄仁傑以他的宰相之才,在地方上當縣長,自然做得有聲有色。

    因此歷史上的狄仁傑是個文韜武略的全才,是塊在哪兒都能閃閃發光的真金。

    武則天為了表彰他的功勳,親賜紫袍、龜帶,親筆在紫袍上題寫了“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

    聖曆元年(公元698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好幾次派人遊說武則天。

    狄仁傑長期跟武則天相處,對這位女皇帝瞭解得很透徹。

    要是立了侄兒,那可從來沒聽說過侄子當了皇帝在太廟祭祀姑姑的。”

    狄仁傑是塊硬骨頭,不屈不撓。

    武則天最後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召回廬陵王立為皇嗣,延續了唐祚。

  • 3 # 沒敷衍過你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狄仁傑能忽悠住武則天這隻母老虎,在酷吏橫行的時代建立煌煌功業,最終還得了善終。

    狄仁傑在唐高宗李治年間便已出仕,有長期地方管理的經驗,以精明能幹而嶄露頭角。。

    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人謀反,把狄仁傑逮捕進了監獄。根據當時的法律,如果自己承認謀反可以不判處死刑,狄仁傑為了免受酷刑保住性命,進了監獄二話沒說就承認自己謀反。

    後來狄仁傑雖然被貶官,但總算保住了性命。

    張昌宗心裡十分羞愧,氣勢上就已經輸了,後來玩雙陸自然也輸了,只要將集翠裘給了狄仁傑。

    武則天曾有過立武三思為太子的想法,而狄仁傑則是主張復立李氏子孫的。

    武則天曾讓狄仁傑推薦人才,狄仁傑推薦了當時的荊州長史張柬之,他認為張柬之年紀雖老,但卻有宰相之才。

    後來武則天根據狄仁傑的意見,任用張柬之為宰相。而正是這個張柬之,趁著武則天病重發動政變,恢復了李唐王朝。

    我們甚至可以認為,狄仁傑對張柬之的推薦,完全是有意給武則天送去了掘墓人。

    狄仁傑能做宰相,是因為另外一個宰相婁師德的推薦,但狄仁傑完全不知情。

    不過瑕不掩瑜,狄仁傑以其出色的能力,成為武則天時期當之無愧的第一能臣,以致於武則天對他都非常敬重狄仁傑,尊為國老。

  • 4 # 歷史漫談課

    善終。

    狄仁傑最後的結局是: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

    狄仁傑(劇照)

    狄仁傑以他的宰相之才,在地方上當縣長,自然做得有聲有色,百姓感恩戴德。後來契丹騷擾河北地區,武則天趕緊又召狄仁傑出來,他兵不血刃,打退了契丹。

    因此歷史上的狄仁傑是個文韜武略的全才,是塊在哪兒都能閃閃發光的真金,不僅是野史小說裡的神探而已。

    武則天為了表彰他的功勳,親賜紫袍、龜帶,親筆在紫袍上題寫了“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狄仁傑被召回中央,很快恢復了宰相之職。

    聖曆元年(公元698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好幾次派人遊說武則天,要求當太子。大臣李昭德等勸武則天說,姑侄沒有母子那麼親,應該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

    狄仁傑長期跟武則天相處,對這位女皇帝瞭解得很透徹,也乘機加了把料說:“陛下要是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那千秋萬歲,一直可以享受兒子在太廟給您的配食。

    要是立了侄兒,那可從來沒聽說過侄子當了皇帝在太廟祭祀姑姑的。”武則天有點煩惱,說:“這是朕的家事,你別摻和。”

    狄仁傑是塊硬骨頭,不屈不撓地說:“當皇帝的人,家及四海,什麼事情不是陛下的家事!我是宰相,怎麼能不管?”

    武則天最後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召回廬陵王立為皇嗣,延續了唐祚,沒落到武家子侄手裡。後代史學家都盛讚狄仁傑恢復唐室的功勞。

    我覺得狄能善終,因為他不恃權欺人,不結黨營私,審時度勢,小心謹慎,作為文官沒實質掌握軍權,帝王覺得他對皇權沒威脅,而他能力出眾,正是朝廷需要的人才。

  • 5 # 扶蘇與魚

    狄仁傑最後是得以善終的,在真實的歷史中,狄仁傑在唐高宗時期,就開始當官了。但他獲得重用卻是在武則天執政時期。作為古往今來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胸襟和氣魄,遠非尋常男人可比。對於反對者也十分狠辣。輕則下獄,重者處死。狄仁傑雖然坐過牢,武則天卻始終不殺,並且委以重用。其實原因不外四點。

    首先,狄仁傑處理政務能力很強。他擔任寧州刺期間,處理民族問題十分得體,在當地深受百姓愛戴。由於在地方政績斐然,武則天十分看重狄仁傑,拜他為宰相。也從不直呼其名,一般叫他國老,也不讓行跪拜大禮。其次,武則天很懂得進退。雖然他的內心也反對武則天,可從來沒有直接表現出來。

    第三,狄仁傑情商高。武則天作為皇帝,最為人詬病的是男寵很多。但是狄仁傑從來沒有批評和議論領導的個人生活。

    其四,狄仁傑十分理解武則天心理。狄仁傑為官剛正,得罪了不少地方和朝廷勢力。甚至他還為國家大事常常跟武則天爭吵。但是武則天卻不怪罪於他。因為他知道武則天需要這樣為國為民的人才。並且這樣的人,沒野心,不會危及他的權力。

  • 6 # 隨心行

    等到狄仁傑去世的時候,武則天在朝堂上痛哭說:老天呀!你為什麼早早的奪走我的閣老!狄仁傑一生剛正不阿,得罪的人非常多,但是由於武則天對狄仁傑十分信任,大臣們始終沒能謀害狄仁傑。狄仁傑晚年勸武則天立李顯做太子,為李唐王朝的復興立下了大功。

  • 7 # 有意思的視訊人

    狄仁傑是唐朝初年有名的大臣,在武則天時代,他官至宰相,是武則天非常信任的大臣。

    他還沒有當宰相的時候就非常的有名,民間傳他斷案如神,能夠明察秋毫。

    是歷史上 “十大名相”之一,正如電視劇中一樣,他公正廉潔,嫉惡如仇,體恤百姓,在斷案和破案當年貢獻很大。

    雖然有過一段痛苦的經歷,但因為過人的天賦和有大局觀,在契丹入侵,安西四鎮鎮收等有功,深得武則天信任,官至宰相。

    公元700年病死,武則天深表痛惜,並褒獎後葬。是為數不多的一位身前,身後都有好名聲和好結局的宰相。

    歷史上的狄仁傑,雖然和電視劇中有很大不同,卻也深得武則天的賞識。他前期仕途多舛,但卻憑藉自己過人的能力獲得武則天的欣賞,成為一朝宰輔。他年老體力不濟時曾向武則天提出致仕,卻被武則天拒絕,但是武則天也體諒他,不讓他夜裡在宮中值班,也不讓他行跪拜之禮,這份殊榮是其他人難以企及的。

  • 8 # 金屬風暴

    武則天時期的官不好做,小心翼翼也未必會有好的結果,因此官員的幸福指數是極低的,尤其是武則天實行酷吏政治的時候,官員們更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

    應該說狄仁傑算是一個意外,他晚年深得武則天信任,先後兩次拜相,第一次時長四個月,第二次是三年

    實際上,狄仁傑雖不像他推薦的張柬之宰相那樣大器晚成,但真正受到器重的時候也不算小了。他以科舉明經考試入仕,但早年官運很一般,甚至還被小吏給誣告了

    直到676年之後,已經年近50歲的狄仁傑才被任命為從六品下的侍御史,幾年後升任從五品上的度支郎中。應該說狄仁傑在唐高宗時期一直都是官位不顯的,並沒有得到李治的重用。李治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都被武則天壓制

    自此以後,狄仁傑逐漸為武則天所重視,691年,62歲的狄仁傑成為地官侍郎,並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即實際上的宰相,這是狄仁傑第一次拜相,這個時候的狄仁傑雖然被武則天看重,但是武則天對他的信任程度遠不能和後來相比

    最後的結果就是狄仁傑被任命為彭澤縣令,當了四年縣令之後,他被派往魏州做刺史抵擋契丹犯邊,與民生息,契丹不戰而退,狄仁傑得到了當地百姓的稱頌,並立碑紀念。

    不過年近七十歲的狄仁傑身體素質開始下降,他為此上表請求告老還鄉,但是並沒有得到武則天的准許,不過武則天為狄仁傑想的比較周到。

    700年,77歲的武則天巡幸三陽宮,71歲的狄仁傑也隨駕前往,並被武則天賜下宅第, 應該算是絕無僅有的恩寵了。

  • 9 # 串場河

    狄仁傑更是中國版本的柯南,常常能從細微之處推斷案情進而偵破懸案。那麼這樣一位大臣,他的歷史結局又當如何呢?

    狄仁傑可謂死時轟轟烈烈,死後也受到了唐朝皇室的追封。

    公元700年,狄仁傑以71歲高齡病逝,為了紀念這位股肱之臣,一向勤奮的武則天廢朝三日為他守靈,並追贈他為文昌右相,賜諡號文惠。 數年後唐中宗復國成功,為了感謝狄仁傑的仗義執言,追贈狄仁傑為司空。

    武則天時期的官不好做,小心翼翼也未必會有好的結果,因此官員的幸福指數是極低的,尤其是武則天實行酷吏政治的時候,官員們更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而宰相更是其中的高危職業,整個武則天時期,從684年開始算一直到705年的春天,武則天的統治長達21年,其中就任命了近70位宰相。

    應該說狄仁傑算是一個意外,他晚年深得武則天信任,先後兩次拜相,第一次時長四個月,第二次是三年,最後在宰相任上走完了他的一生,武則天對於狄仁傑的去世深感痛惜,這算得上是生榮死哀。

  • 10 # 威史

    在唐代做官,尤其是得武則天重用必然是外貌健美、風度翩翩。

    他在任大理寺臣的時候共破獲1.7萬件案子竟然無一人喊冤。

    清代中國本土狄公案小說《武則天四大奇案》中,狄仁傑找不到遺骸居然有鬼魂引導,這麼玄乎的情節,感覺已經不是神探了,應該是狄半仙了。

    狄公和武則天的關係就像連體嬰兒,提到狄仁傑就會想起武則天。

    天授二年,來俊臣誣陷狄仁傑等人謀反,狄仁傑因此入獄。狄仁傑故意認罪得以見武則天,敘說自己的清白。雖說這種誣陷其實是最難證明的了。

    由於表現突出,神功二年,狄仁傑再次勝任丞相。

    《資治通鑑》記載武則天尊稱狄仁傑為“國老”,所有的大臣見了皇帝都得下跪,唯獨狄仁傑除外。武則天特地講,國老千萬不要下跪。

    久視元年,狄仁傑病故,武則天痛心不已,贈文昌右相,唐中宗繼位後,追贈司空。

    史上有功勳者不少有,但是能讓帝王信任的太少。古代有功勳者太多都死於功高震主。

    這點在現在職場上也是值得借鑑的,老闆想要的是兩個方案給他挑選,而不是你自己定好的唯一方案,自作聰明反而不是聰明之舉,做人做事難得糊塗。

    狄仁傑最大的貢獻就是對恢復李式唐朝所作的努力,武則天在位時原本想要立她的侄子武三思為太子。在徵求大臣們的意見時,諸多人礙於強權只能違心附和或者是默不作聲。

    狄仁傑還知人善任,曾經提攜過多位有才華之人,在擔任宰相期間曾經先後舉薦過張柬之、姚崇、桓彥範等人才,後來都成為一代名臣。

    狄仁傑一生為官,其關心民生,在位期間曾經多次進諫武則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生西部計劃該不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