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財175154541

    糧草主要指的是人吃的糧食,煮飯的必須品,下飯的菜,醫療用的。草指的應該是馬吃的草料吧。其實任何戰爭不能缺少糧食.水.鹽。

  • 2 # 路漫漫獨樂不如眾樂

    古代打仗都是,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糧草”就包括了人吃的“糧”和牲口吃的“草”。

    糧也是多種多樣的,就比如最常見的小米,饅頭,肉乾還有一些餅,(草原騎兵多帶的是肉乾)這些都是古代軍事上常用的乾糧。

    草就比較簡單了,就是為牛,馬準備的乾草料。

  • 3 # yuping461

    糧草,指糧秣、草料等軍需物資。

    糧和草是分開解釋的,草料是為戰馬準備的,糧食是為人準備的。而糧食的種類並不是單純的米,古代人主要以麵食為主,易於儲存和攜帶,簡單加工後就變成了所謂的乾糧,隨身攜帶一部分,運輸一部分。

    出自《宋史·食貨志三》:“即今所在糧草盡乏,漕臣計無所出,文移指空而已。”

    譯文:現在糧草缺乏,漕臣也沒有計謀。

    相關成語: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意思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指出兵之前,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出自:林佔財《森林中的遠征》:“他很同情地說道:‘是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自古以來用兵的老規矩,你們沒有糧食怎麼走這麼遠的路!”

    同“兵馬不動,糧草先行”,最先出自《南皮縣誌·風土誌下·歌謠》為民間俗語

  • 4 # 歷史長

    糧草指的是軍隊的後勤補給。

    古代行軍中,糧草其實不僅僅是糧食和草料,實際上還包括衣食、武器、醫藥等諸多方面的軍隊必需用品。

    “糧”就是軍隊吃的糧食,“草”就是戰馬吃的草料,用時泛指後勤補給。

    要組織一個戰鬥力強大的軍隊,後勤保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古代用兵 一直強調“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 5 # 李勉9

    糧草,是指的戰士吃的糧食和馬匹吃的糧食。

    戰士吃的主要是初加工的糧食麵餅,肉乾,醬菜(用來補充鹽分)。

    千萬不要“糧草”中間這個“草”字是乾草,這僅僅是現代人的誤解,這個草指的是穀物,黃豆,赤豆之類的精飼料。

    戰馬找作戰期間,吃的都是精飼料,豆子和穀物,千萬不要想象成吃遍地的青草,更何論乾草了。草含有的熱量極低,平時山羊之類的吃吃還湊合,走長途的一般馬匹,半夜裡就會去喂一些豆子,穀物了。這也造就了一句“馬無夜草不肥”。

    而馱著騎士奔跑的戰馬,幾乎都不喂青草乾草,主要是怕浪費它們的牙口。要留著牙口和肚子裝豆子。

    有個成語叫做厲兵秣馬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這可不是磨好刀槍,給馬餵了一頓。當時的兵不是職業兵,多半是農兵,打仗就上,打完種田,這裡“厲兵”的意思是狠狠地訓練士卒。臨陣磨槍,這是笑話那些沒有準備好打仗的將領的,千萬要和厲兵區分開來啊。

    而秣馬也不是餵了一頓這麼簡單,而是在出戰之前,有計劃的對馬匹進行催肥養壯,以便在戰鬥中發揮重要作用(當時戰爭主力是馬拉著的戰車)。

    所以古代人說的糧草,基本上說的就是人的初加工糧食和馬的精飼料,再說一次,不是草。

  • 6 # 阿岔視角

    謝謝邀請。糧草是“糧”和“草”的合稱。在古代,因為戰爭玩的是冷兵器,所以不僅需要人,戰士;也需要運送物資和人員的馬牛之類,糧草就成了戰爭中最重要的東西。“糧”也就是軍糧,是給人吃的。“草”也叫草料,是給那些牛馬之類吃的。當然,事實上還有豬羊什麼的(比如食鹽),要歸於“糧”類;有藥品要歸入“草”一類。

    糧草在古代戰爭中很重要,缺少了這兩樣,戰爭基本沒法進行。有時侯,是要用人來代替的——比如歷史上的“雙腳羊”就是軍隊糧草供應不上,拿人當軍糧的。

  • 7 # 酒後看歷史

    古代軍隊出征一般帶的糧食有粟米、小米、幹餅、鍋盔、肉乾等,情況允許的話就煮粟米或小米,戰鬥中或行軍時就吃乾餅或鍋盔。草料除了一個般的乾草外還包括煮熟的大豆,軍馬要想長膘、體力好,就必須給它吃大豆補充蛋白質,但也不能吃太多以免它消化不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漫威為何要將一些超級英雄的家屬設定成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