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梓道木工坊
-
2 # 木子哲學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對外貿易的積極參與者,無論陸地還是海上,中外經貿的主角都不是華人,而是外華人。唐朝時期,政府又禁止華人搞國際貿易,而是准許外華人搞。朱元璋則搞海禁,隔斷中外貿易,陸路又不通。
唐朝時期,陸地上,主要是粟特人,也就是現在的阿富汗,烏茲別克等地的,海路,宋元則主要是中東阿拉伯人,鴉片戰爭後則是歐洲人。貿易路線上,絲綢其實並非主要物件,還有很多物產,宋元時期,海路上主要是瓷器。
-
3 # 萊朋特的讀書課堂
這部大著作是牛津大學歷史學家彼得 · 弗蘭科潘的著作。這本書被多家重量級的媒體機構推薦,比如我們的人民日報等等。雖然是一部大著作,但作者在寫這門書時,希望這本書既能讓比較缺乏歷史知識的人看懂,也希望專業領域的專家們覺得它足夠專業。
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文獻,閱讀這本書時會給你觸類旁通的感覺。書中涉及到了很多基本知識、專業知識。拿基本知識舉例,比如“絲綢之路”這個概念,它是19世紀末,由德國的地理學家、地質學家命名的。雖然19世紀才被命名,但絲綢之路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存在,它將中國太平洋沿岸和非洲、歐洲的大西洋沿岸聯絡在了一起,打通了波斯灣和印度洋之間的貨物通道。
作者透過不同的線索闡釋了絲綢之路上的方方面面。比如時間線索:古希臘 > 羅馬 > 基督教歐洲 > 文藝復興 > 啟蒙運動 > 工業革命 > 美國的出現,等等;還比如事件線索,包括宗教、貿易、戰爭、資源,等等。
書中還提到了習大大在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這本書也是一個好的渠道,來幫助我們理解國家的經濟、政治等等。
透過萊朋特的影片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部著作。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帶熱絲綢之路話題。絲綢之路僅僅是一條商業通道嗎,是否還有更豐富的意義?牛津大學歷史學家彼得·弗蘭科潘新書《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試圖給出答案。
在彼得·弗蘭科潘眼中,絲綢之路不僅貫穿歐亞大陸,更貫穿了人類歷史。從對信仰、皮毛、變革、奴隸歷史的逐步揭開,絲綢之路也在編制著自己織機上的經緯。絲綢之路的歷史就是一部濃縮的世界史。
絲綢之路讓中國的絲綢和文明風靡全球;羅馬和波斯在路邊締造了各自的帝國;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沿絲綢之路崛起並傳遍整個世界;成吉思汗的鐵騎一路向西,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國靠絲綢之路上的掠奪,鑄就了日不落輝煌……
絲綢之路的含義已然超越了絲綢本身,皮毛之路、奴隸之路、黃金之路、白銀之路、黑金之路、甚至小麥之路等等,在不同時期代表著不同的需求和市場主宰,其中黑金之路至今仍然主宰著世界經濟起落。可以說,絲綢之路猶如世界經濟的主動脈,每一下跳動都會在世界經濟脈動中找到迴響。
絲綢之路上行走的不僅是貨物,還有思想。彼得·弗蘭科潘一針見血地指出:對錯的原則簡單而粗暴,一個得到神或眾神眷顧的世界才能夠發展壯大,而那些崇拜虛假偶像、相信空頭承諾的國家則註定遭受重創。從十字軍東征到當前的ISIS,宗教和意識形態引發的碰撞和戰爭從未停止。可見,研究好絲綢之路宗教經驗,對解決當今問題也大有裨益。
誰能在絲綢之路上充分展現合作共贏的力量,誰就能佔得發展先機。彼得·弗蘭科潘認為,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的中國比大多數國家都更能未雨綢繆:“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計劃以及中國為此做出的巨大投入,都充分表明中國在為未來著想。”歷史告訴世人,透過絲綢之路,中國給世界帶來的是合作與發展,是友善與文明,是造福於他國,而非戰爭與威脅。如果引用書中描述就是:“鄭和給非洲人民帶來的是和平的願望和真誠的友誼,而不是刀劍槍炮和掠奪奴役。反觀那些歐洲人,把非洲大多數地區都變成了殖民地。”
《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呈現給讀者的歷史經驗是:唯有和平交流,才能發展共贏。彼得·弗蘭科潘用文字告訴世界,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立意宏大,高瞻遠矚,不僅在空間上將目光投向全世界,更在時間上回溯過去,展望未來。中國正與一個新的歷史機遇交匯,抓住這個機遇,中國必將實現偉大復興,完成感動世界的和平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