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學華看天下

    三國格局中,劉備雖敗 但還有些勢力 ,曹丕要是全力攻打蜀漢,則吳國的孫權坐收漁翁之利,曹丕不是傻子,他不會那麼做的。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夷陵之戰是三國的奠基之戰。

    此戰後,劉備的班底已經基本消耗光了。關羽在219年敗亡,荊州丟失;劉封、孟達所部或死或降;張飛閬中、荊州軍益州部分都在夷陵之戰中戰沒。蜀漢僅存的精銳,只有漢中的魏延部。

    如果不是擔心曹丕會襲擊吳國,陸遜會窮追劉備進入東川。劉備進駐白帝城後,收攏散兵,約得數千人,都是驚弓之鳥,難有一戰之力。如果陸遜大軍深入,劉備無法立足,必然會繼續西撤。即使趙雲帶著援軍趕來,也不過2萬之數,與東吳的十萬大軍相比,難以取勝。

    (三國鼎立)

    劉備失利的訊息早已傳遍西蜀,各地都發生了叛亂。原來劉備在四川施政不仁,只想著借用四川的資源儘快打出去,佔領江南或者入主中原,因此橫徵暴斂,蜀中民眾苦之。所以,一時間,蜀中四處皆反,劉備在永安城中一日數驚,哀嘆國將不國。

    此時,劉備手中可打的牌已然不多了,雖然劉備為了面子還寫信調侃陸遜,可是陸遜回信一點也不給劉備面子。劉備吃了癟,也是無可奈何,因此此時戰爭的主動權已經轉給東吳了。

    (劉備此時靜等陸遜出招)

    東吳可能會有什麼選擇呢?

    東吳無外乎三種選擇:扶蜀、滅蜀、按兵不動。

    如果東吳扶蜀,曹魏伐蜀時,難如登天的蜀道會消耗曹魏大量精力,東吳在襄陽和淮南戰場打配合。如此,曹魏首尾不得相顧,滅蜀成功機率很低。曹魏一旦滅蜀失敗,東吳又將成為最大贏家,魏吳實力差距將進一步縮小。如果北部的鮮卑柯比能趁機作亂,魏吳實力出現反轉都有可能。

    如果東吳此時滅蜀,按此前魯肅的《江東對》的做法,竟長江之極而有之,已經風雨飄搖的蜀漢政權不可能再有喘息之機。可是,東吳此時滅蜀,贏家未必是曹魏。因為魏延漢中所將之兵皆是荊州精銳,曹丕急切間不能下,反而會幫助東吳鎖住魏延部,不能回防成都。東吳由夷道入蜀,滅蜀戰果會完全被東吳攫取。這一點是曹魏不願意看到的。

    如果東吳按兵不動,伺機而發呢?那就是東吳等著曹魏先出招。如果曹魏攻吳,則吳國全力應對,曹操當年傾國而來,不也敗在了赤壁?東吳有長江天險,不怕曹魏來攻;如果曹魏攻蜀,則吳國趁亂滅蜀。無論曹丕如何選擇,東吳都會立於不敗之地。

    (陸遜見好就收及時班師)

    實際情形也是如此,陸遜在追擊劉備過了夷道後,就果斷下令班師了。果然,曹丕要求孫權把世子送到洛陽以示臣服。孫權當初為了全力應對劉備的攻擊,不得不向曹魏稱臣,東吳群臣那個不滿意,咬牙切齒,如喪考妣!如今孫權如果再從曹丕之願,孫權的人主人設就將崩塌了。所以,孫權拒絕派遣質子。曹丕大怒而興師,來攻襄陽。

    其實曹丕也不可能如史書上所說,是被孫權忽悠了,所以才怒而興兵。曹魏有那麼多智囊,他們肯定也分析了東吳下一步對蜀漢的動作。不管東吳選擇三個方案中的任何一個,對曹魏都是不利的。東吳已經透過白衣渡江和夷陵之戰成長的太快了,不可能由著東吳的勢力再增長下去。

    在這一點上,蜀漢絕不能亡於東吳。此時曹魏攻蜀,由於襄陽一帶已經被東吳佔據,只能選擇從漢中入蜀,那麼曹魏大軍的努力只是在為東吳做嫁衣。

    既然蜀漢不能亡於東吳,而曹魏又不可能先於東滅亡蜀漢,那麼曹丕的選擇只有一個:攻打東吳,讓東吳回師援救本土,確保蜀漢安全,這才是對曹魏最為有利的選擇。

    (曹丕:蜀漢命不該絕)

    所以,夷陵之戰後,劉備和陸遜都深知曹丕的想法,所以,劉備才會在弱勢的時候還寫信挖苦陸遜。陸遜當然也知道劉備的心思,如果東吳亡了,蜀漢也就下一秒的事。所以,劉備只能說說風涼話,靜靜地看著陸遜和曹丕繼續在2000多公里的江防上互撕。

    夷陵之戰後,劉備反而是最安全的。這可能就是三國鼎立最有意思的地方吧。

  • 3 # 大漢破虜

    漢中是魏延防守,連曹操都在漢中失敗何況是素不知兵的曹丕。劉曄建議曹丕乘著劉備攻打荊州乘機滅吳才是上策。滅了孫吳單單一個益州和半個荊州的蜀漢是沒有實力抗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什麼是早教,早教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