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始於緣分又相忘於江湖
-
2 # 義良8
過年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
過年是件高興的節日,隨著時代經快速發展!
筆者說一下過年小時候高興的事,筆者盼過年吃好東西,能穿上新衣服新鞋,放編炮小夥伴打雪仗,總知倒計時數著,有時搞個二元錢紅包,能不高興嗎?
現在過年同樣高興!經濟快速發達,遊子四處拼搏,最高興的事情是一家人團圓!吃上團圓飯,親朋好友見見面互相溝通一下挺好!
可能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更高興!忙一年父母終於盼回家了,過年有紅包發了,七大姑八大姨多少都有紅包,要準備銀行卡了
筆者也有點年慌!提前預算與準備過年的錢,總知緊張還是沒有快樂多!過年是件高興的事
-
3 # 鹿兒原野
小時候的很多事情現在都會回想起來,也仍然覺得有意思。
都市的生活節奏,讓人們忽略了或者說失去了很多樂趣。而鋼筋水泥的住房,也讓人們沒有了交流的氛圍。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在嚮往愜意的田園生活。
小時候,可以整天跟著小夥伴自由自在的在村子裡玩,天不黑絕不回家;可以拿著一件髒衣服在水庫邊一洗就是半天捎帶逮魚;可以每天都去地裡把桃樹杏樹的幼苗搬回家進行培育;可以跟著媽媽養豬養雞養鴨養狗養貓,童年的樂趣多得說不完。在貧瘠的年代,慾望似乎很少,簡單的東西就可以玩很久。孩子們對吃還是很期待的,最盼的節日就是過年,那時候冬天冷,下雪的時候尤其冷,遇到過年下雪,可以恣意玩雪不說,走親戚串門,大人怕凍著孩子,先隆到火邊烤熱了身子,再把好吃的塞進嘴裡,順便還有幾毛錢壓歲錢,別提多美了。
現在在想,老了可以繼續田園生活,當然,前提是現代科技發展下的新農村生活。
水電暖齊備,環境優良,農業發達,人們積極向上,追求健康的生活。習主席說,到本世紀中葉,建設成為中等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
-
4 # 蓬池俠
謝謝邀請!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一提到冬天那就跟大雪相連,天空中飛舞著雪花,腳底下半尺來深的積雪,走在上面嘎吱嘎吱的直響,時不時地摔個屁股蹲,雖小有疼痛,但其樂無窮。更有趣的是過年時來場大雪,那更是孩童們的夢幻天堂,也不管是新衣新鞋,反正就要堆雪人打雪仗,手凍得通紅卻也是不知道冷的。碰到哪年春節正巧沒下雪,就好像缺了年味,不像真正過年了。
-
5 # 冰城川赫說
中華民族的年是普天之下華人的盛大節日,在華夏子孫的心中,年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是揮之不去的鄉音,是無法割捨的鄉情,更是親情維繫的重要途徑。
在華夏,過年都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臘月,雪在北方是年的重要組成部分,白色的雪潔淨淡雅,為年穿上潔白的“禮服”。作為年的核心道具紅燈籠,在銀裝素裹的天幕下熠熠生輝,熱烈似火,使大年夜華彩異常。
少了雪的底色,年味就淡了許多,因為只有雪才能襯托出大紅燈籠那熱烈喜慶的氛圍,才能配得上它的威儀與莊重,才能留得住勞碌了一年的那份滿足和更美好的希冀。
團圓美滿永遠是年的主旋律,一桌美食,一聲問候,一個笑臉,一句鄉音,一世鄉情無不濃縮在年的歡聲笑語中。撒歡的笑,撒歡的喝,撒歡的吃,撒歡的樂……年味就在這放肆的慶祝中流傳下來。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過往,都有不同的經歷,都有不同的感受,但對年的記憶永遠沒變,直至今天。
懷念過去是因為年味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正在淡去,懷念過去是因為只有過年才能享用的美食已經司空見慣不再是年的特例,懷念過去是因為屬於童年和青春的記憶漸行漸遠卻無法忘記。
歷久彌新的傳統需要保護,他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更沒有進步與落後可議,因為那就是我們的根,一代代人的成長都有它的記憶。年不是一個符號,是實實在在的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和銘記。
回覆列表
好像記憶裡每每都是過年的前一天或者除夕夜當天下雪,那時候沒什麼玩的,總盼著過年的時候,穿著新衣服,站在火把堆邊上,兜裡裝著鞭炮拆開後那種零散的小炮竹,院子裡燈火通明,看著天上飄著的小雪,那種感覺真的是……
滿滿的回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