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幾何經年

    我一直都很喜歡蘇軾的詩,他的詩中悲涼中有成長的深思,歷經磨難而有所堅持。歲月和世俗給了他無盡的打磨,留給他的是更珍貴的沉澱。其中有一首送行詩,此時想來也頗有感慨。

    臨江仙·送錢穆父

    宋 ·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首詩是蘇軾送別老友所做,當時讀到這首詩時還是在上學的時候,現在畢業多年,在社會工作了多年,此時讀來真實別有一番滋味。此時想來真有點少年不識愁滋味,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離開校園已多年,真是劍未配妥,出門已是江湖。在工作中要面臨各種問題,各種人員都有。會對自己的各種價值觀產生影響,適應環境無所厚非,但難能可貴的是那份初心。可能更多的是煩躁,為了一些瑣事而抱怨。生活就是鍛鍊自己,學會用腦不動心。無波真古井,有節似秋筠。這是對自己成長的一份最好的交代。

    少年莫漫輕吟味,五十方能讀杜詩。離開校園三年,如今回首,對生活和人生態度也有了更近一步的感想。

  • 2 # 忞白

    題主您好:

    以前背起來沒什麼感覺的古詩詞,為什麼現在覺得很有味道呢?那一定是以前背誦起來沒有觸動心靈,當現在觸動了內心深處的自己,所以才恍然大悟,越背誦越有“味道”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背誦,回家向父母背誦,總之張口就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邊背誦,還一邊帶有情景表演,用聲情並茂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並且還“改編”過這首詩的詩句,現在想一想竟然如此的無聊(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童年回憶)。

    (也許“詩仙”李白冷笑一聲,看在你們“童真”的份上便不和你們計較,把我的詩句改的一塌糊塗,並且毫無“意境”)

    《靜夜思》賞析

    《靜夜思》這首詩版本多樣,我們下面就用廣為流傳的明代版本進行賞析。然而第一句中“床”字的解釋,也存在很多爭議,有人說它指“井臺”,也有人說“床”和“窗”通假字,當然還有人說它就是“床”字的本意,所以下面就用“床”字本意解釋進行賞析。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們可以想象,那天夜晚李白從夢中醒來,月光對映到床邊,朦朧的雙眼望去,好像是地上鋪滿了冰霜,他起床走向了窗前,看著頭頂那一輪明月,想起了離開許久的家鄉,對明月開始訴說衷腸,不自覺低下了頭黯然神傷,懷著理想抱負背井離鄉,卻還是一籌莫展獨自彷徨。

    鄉愁的“味道”

    有些時候我們大部分人都面臨著一種選擇,選擇報考哪一所學校,選擇去哪一座城市發展,當我們真正走出家鄉的土地,離開父母的身邊後,就真的成為了背井離鄉的人,是一位在外專心讀書,努力拼搏的遊子。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走出家鄉,面臨社會,總會經歷一些磨難,遭遇挫折,心情低落,才能深深的感受這一首看似簡單,實則鄉愁“味道”濃郁的《靜夜思》。

  • 3 # 七月談情

    有哪些以前背起來沒感覺的古詩詞,現在卻覺得很有味道?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記得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在初中一年級。因為考試多數同學失利,班主任恨鐵不成鋼,用半節課時間, 苦口婆心侃侃而談,批評一些同學不知為不知,恥於下問, 作業敷衍了事,學習態度不端正時,結束語提到這句古詩詞。

    直到人過中年的四十出頭後,與一些同齡人比,與當年的一些同學比,自己無論專業資歷,社會地位,和經濟層次,都差一截,不可同日而語,才覺悟,荒廢了那麼多美好韶華,在得過且過人浮於事中渡過。才知道,年輕時放棄自己擅長的領域和理想,隨波逐流,是多麼大的錯誤!

    才深切體會:書到用時方恨少,技到用時方覺淺。

    作者從園中向日葵的幼苗寫起,寫它茁壯時沐浴朝陽的勃勃生機,寫它秋天的花開花落,聯想到人的一生,秋天葉衰的時候,青春百川到海,再也不回頭的悲慼。

    漢樂府《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長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4 # 一生淑女

    說起古詩詞,以前無感,現在滋味雜陳,首推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其實有兩首,全詩如下:

    兩首都是寫遊子歸鄉、物是人非的感慨。第一首耳熟能詳,因“兒童”的“笑問”沖淡哀情多了一絲絲歡快,是笑中含淚;第二首聲名稍遜,一句“人事半消磨”多了份滄海桑田之感,“惟有淚千行”,讓人不忍卒讀

    初遇《回鄉偶書》,我的視野還是與家人共守家鄉的一片藍天。“少年不識愁滋味”,何況“遊子”、“鄉愁”呢?

    再遇,已是人到中年的遊子,是在伯父仙逝的那年。當我攜父母驅車幾千公里往家趕,凌晨四點在離家3-4裡,我們完美的錯過了我以為銘刻在心、一輩子難忘的路口!更讓我慚愧的是在治喪的親朋中,大半我還都叫不上名字!這些人有些是看著我長大的鄉鄰;有些則是一起長大的發小,真是“近年人事半消磨”、物是人非。

    結緣,當屬2012年春節。給同村長輩拜年是老公家鄉的鄉俗。我倆都記得有位長輩家的位置,走了幾家都不對,我隨口問在門口放鞭炮的小孩:這是XXX家嗎?孩子反問道:你又是誰?正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相似的情景,相同的不堪!

    詩“海”茫茫,我偏偏鍾情賀知章和他的《回鄉偶書》,因為我們都有同樣的身份...思鄉的遊子。雖不能像他一樣衣錦還鄉,但我思鄉之情、近鄉情怯以及物是人非的感受是想通的。

    曾經,夢想仗劍走天涯;回頭,青山依舊、是非轉頭空。珍惜親情、珍惜擁有的一切!

  • 5 # 熙唸詩雯

    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明月,落花,鳥鳴點綴了一種迷人的環境,從中不僅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還能感受到詩人內心有一種真正的寧靜,在這種靜謐的意境下,把所有的感情盡灑于山水之間,寄情造意,詩從胸發,內心一片祥和。

    現代社會,忙碌的節奏很難能讓我們停下來去感受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們總是奔走在追求功名利祿的路上,身邊許多平凡且珍貴的事往往我們都會視而不見,有多少人捨得停下來去感受這世間的大好風光呢?

    寧靜的夜晚,當我們忙完一天的事情,更多的是拿著手機在網上消遣。我渴望內心的安寧,“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我渴望在靜靜的夜晚,聽桂花悄悄落地的聲音,看著月亮出來,沉睡的鳥兒開始鳴叫,幽靜的大山裡,自然界的各種生命,按照自己的軌跡執行著,周而復始,一直不曾停歇。

    古詩古韻,美在自然,美在心中。

  • 6 # 辰小情話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一首詞當時背基本沒什麼感覺,也不明白其中的韻味。

    那時候想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少年怎麼就不愁了,少年的愁不叫愁嗎,少年的愁只為了賦新詞嗎?

    後來出了社會,工作結婚生子,人到中年了,上有老下有小,成年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的時候,才明白原來少年的哀愁真的不算愁啊。

    但是待到有愁了,想要說出來卻說不出來。這種愁到嘴邊想要抒發一下,卻突然不知道從何說起。或者說出來別人也未必懂,未必理解,說出來對別人來說也不算什麼,因為這是你自己的哀愁。

    所以最後只能尷尬的苦笑一下,說天氣涼爽,好個秋天啊。無奈落寞之情溢位紙外啊。

  • 7 # xiaodella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8 # 週週愛收藏

    說起以前的古詩詞,現在想起來一首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它出自長歌行【漢·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最後一句是我們小的時候經常聽,告誡我們時光易逝、生命短暫,奮發努力要趁著少年壯力的時候有所作為。

    還有一句,這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曾經難買寸光陰。 白鹿洞二首·其一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這句經常被老師和家長臨床教育。告訴我們珍惜讀書的時光認真學習。

  • 9 # 何一週

    前赤壁賦中蘇子與客人的這段話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圖侵刪

    以前要背的時候只覺得寫得不錯,有一次下雨後走在學校操場,沒有一個人,就突然想起這一句“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也想乘舟漂於水上,躺在船中,望著星空。不知那個漂浮在資江河上的人,他是否也看到了那片星空,儘管是在白天……

  • 10 # 飛鴻寄語

    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的詩是蘸著血淚寫的,未經世事的學生時期是無法體會到的。經歷半世沉浮,人間冷暖,悲歡離合之後,才能深切體會杜甫當時的感受。看著好朋友一個個過世,自己一生顛沛流離,報復難展,老病孤舟。繁華落盡終歸土,人世滄桑終無言啊。

  • 11 # 老趙的VLOG

    這是現在常見這樣的話題:“哪些詩詞你長大後才理解?”、“你還記得哪些讀書時學的古文?”。常被提起的一些詞句如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故人云散盡,餘等亦輕塵。”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夢中每迷還鄉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正如有人說的:“思鄉、寂寞、送別、衰老、故往、遺憾、單相思、未了緣、少年夢、嘆匆匆、人生短暫無涯、借酒澆愁愈愁。回憶和嗟嘆,是中中國人亙古不變的情緒,時代改變不了的。”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誰都經歷過。而“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感悟,卻不是每個人都已經體會到。

    “兒寒乎?欲食乎?”

    《項脊軒志》反覆被人提及。不少人表示,“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這一句,“第一次讀的時候讀哭了。”然而“兒寒乎?欲食乎?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這樣的詞句卻要等人成長之後才能體會。“

    也往往是在親人離世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的句子才會擊中某些人的心。

  • 12 # 樵歌

    每個人在各個年齡段對同一事物的認知是不一樣的,人們常說:少年不知曲中意,聽懂已是曲中人。今天就用我們大家都熟知的唐代詩人賀知章的組詩《回鄉偶書》來品味一下以前背的滾瓜爛熟的古詩當時沒感覺,現在卻很有味道這個事實。七言絕句《回鄉偶書》寫於詩人晚年辭官回到家鄉頤養天年的時候,共二首。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記得小時候上學的時候,老師在講臺上抑揚頓挫的朗讀這首詩,我們在下面也跟著老師讀,全然不知詩在說什麼,只覺得老師這抑揚頓挫的語調很是好玩。而對詩所表達的意境卻一知半解,更別說品味了。

    《回鄉偶書》很能引起人人們的共鳴,勾起遊子們的思鄉情,尤其是像我一樣長年在外的“異鄉人”總能在賀知章老先生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三十多年前我帶著父母的千叮嚀萬囑咐,也帶著同伴們無比羨慕的目光到外地去上大學。說實話那個時候的我心中完全沒有離開家鄉和親朋好友的傷感,恨不得早點離開那個貧窮落後的山村。直到今天我還為當時那樣的想法感到可笑,感到愧疚。雖然在以後的歲月裡我至少每年都回去,但都是來去匆匆。大前年表弟家兒子結婚。由於路途遙遠起初我不打算回去,但是表弟一再要求甚至威脅要斷絕關係,我能不去嗎?

    這一次是我在鄉下老家呆的時間最長的一次,也是我感觸頗深的一次。那些小時候的玩伴們大多都升為爺爺奶奶級別了,大家圍坐在一起,那個親熱勁完勝熱戀中的戀人。彼此兩手緊握四目相對百感交集,而那些孫子孫女們則穿梭在我們中間,依偎在各自的爺爺奶奶懷裡偷偷的、膽怯的瞄上我一眼,然後像向爺爺奶奶們努一下嘴,那是在問我是誰?這就是活靈活現的《回鄉偶書》啊!這情景感到的我熱淚盈眶,還是家鄉人親哪!怪不得人們都說要“葉落歸根”。這一次真正的理解了這首詩,也明白了當初老師抑揚頓挫的語調所表達的意境。

    年少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詩中人。一首《回鄉偶書》時間跨度很大,從黑髮到白髮三代人,詩中所表達出來的作者對生活變遷,歲月滄桑 ,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古今都有,是一首值得一讀的好詩。

  • 13 # 菸灰圈裡的貓

    《飲酒》(其五)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學的時候只知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名句。現在細品每一句,果然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啊!

  • 14 # 燕子歸巢作家

    《化蝶》

    來自晉朝民間

    碧草青青花盛開,

    彩蝶雙雙久徘徊。

    千古傳頌生生愛,

    山伯永戀祝英臺。

    同窗共讀整三載,

    促膝並肩兩無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

    誰知一別在樓臺。

    樓臺一別恨如海,

    淚染雙翅化彩蝶。

    彩蝶翩翩花叢來,

    歷盡磨難真情在。

    天長地久不分開,

    天長地久不分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間借貸敗訴後能否再以不當得利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