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中月2

    子產名臣·治國英傑

    鄭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立國者鄭恆公,亡國者鄭康公。鄭國由興到亡生存了四百三十餘年(公元前806——公元前375),最後被興盛的南韓所滅。那時的鄭國領地就是今河南中部地區,河南新鄭是曾經的都城。

    子產,名僑,字子立是鄭穆公的孫子,是鄭簡公時的執政大臣,為簡公治國理政二十餘年(公元前544——公元522)。《左傳》上有篇文章講述他談論“寬與嚴”的治國方法,叫《子產論政寬猛》。寬猛,指寬政和猛政,就是寬鬆與嚴厲的意思。這是子產在病危時對其繼承人子太叔傳授治國的方法。認為“猛”,是指立法要嚴;“寬”,就是“德政”,它應放在“猛政”之上。孔子則認為執政應“寬猛相濟”,這才是最好的治政方法。

    下面是子產與太叔的論政對話以及孔子的評議。

    子產說:我死後,你做執政(輔政)大臣。只有有德的人能夠行寬政使民服從,次等的就不如行猛政。火性猛烈,人望見就畏懼它,所以很少人被火燒死;水性很柔弱,人會輕看它、玩弄它,所以很多人被水淹死。因此行寬政很難。

    太叔說:不忍心行猛政而行寬政。鄭國的盜賊很多,在崔苻澤劫取行人財物,我後悔行了寬政,早聽了老人的話,不會弄到這樣(指盜賊搶劫)。於是調動兵丁攻打崔苻的盜賊,把搶劫者全殺了,才稍稍止住了盜賊。

    事後孔子評論說:施政太寬百姓就會輕慢,輕慢就用猛政來糾正。施政太猛百姓就要受摧殘,受了摧殘再施以寬政。以寬調濟猛,以猛調濟寬,政治因此平和。……不要寬容放縱詭詐善變的人,制止掠奪暴虐的行為。這是用猛政來糾偏差。懷柔遠方,安撫國內,周王室得到鞏固安定,這是用行寬猛相濟的平和政治。孔子聽到子產去世的訊息,流著淚說:子產是能夠給百姓留下古時恩惠的那種人啊!《子產論政寬猛》的中心論點是:國家立法要嚴,“德政”應放在“猛政”之上。這就是子產的治國理念,不乏飽含智慧。

    歷史上的鄭國是一個小國,它四面八方分別被晉、楚、魯、宋等國包裹,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弱小之國。公元前542年,子產輔佐鄭簡公去朝見晉國,遭到冷遇。子產不惜將晉國的館舍牆垣拆毀,晉國派人責問是何用意,子產機智雄辯為鄭國贏得了榮譽與尊嚴。

    事情緣由,子產陪鄭簡公去晉國,晉平公藉口有魯襄公喪事而久拖不接見。這分明是蔑視鄭國,子產使人將晉國館舍的圍牆全部拆毀,把隨行的車馬放進去。(晉)士文伯責備子產說:中國刑法不完善,以至盜賊很多。諸侯常屈駕來訪中國,因此又修繕賓客館舍,加高大門,增厚牆壁,使來賓不擔憂盜賊。現在你把它拆毀了,這是用意何在?子產回答說:中國地方狹小,夾在大國的中間,而大國索求貢納物品又沒有定時,因此不敢安居,集中國的財物,隨時來朝見。不知你們什麼時候才接見。我不敢把幣帛貢品送進去,又不敢把它露在外面。要是把它送進去了,那就是你們國庫中的財物,沒有經過薦陳的儀式,我們是不敢送進去的。這些幣帛貢品露在外面,又怕淋雨而腐爛蛀蝕,從而加重中國的罪過。我聽說晉文公做盟主時,宮室矮小卻把諸侯住的館舍建得又高又大,它同文公的寢宮一樣……現在諸侯的館舍象奴隸住所,館門狹小,車馬進不去,又有圍牆攔著,無法越過。假如不把圍牆拆除,就沒有地方收藏我們的財物;財物損毀了,罪過在誰呢?我請問你,將對我有什麼指示?晉君何時接見進獻貢物,我們會把圍牆修好才走,晉君施恩惠,我們還怕修圍牆的勞作嗎?

    士文伯回報。趙文子說:確實是這樣,我們實在不好,用奴隸居住的地方去接待諸侯,這是我的過錯。於是派士文伯去向子產道歉,說明自己辦事疏忽的罪過。

    晉平公很快接見鄭簡公,接見時特別加重了禮仗,舉行豐厚的宴會表示友好,然後送他們回去。

    《古文觀止》從《左傳》選文五篇有關子產的治國方略以及外交攻防策略。窺一斑而知全豹。子產輔政的二十多年使鄭國免遭大國侵凌,尚能尊嚴從容地得以生存,這與子產製定的對內對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大政方略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們由衷地誇讚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諸侯小國的名臣——子產,治國英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機綜合保護器不能一根火線直接接電源進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