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鳥窩裡的貓妖

    綜合現在世界的整體水平來說,對動物更人道的地區的確也是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更高的地區。因為與文明直接相關的人道主義本身也是在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才出現的。

    在生產力水平絕對落後的原始社會,我們和動物之間的關係是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你能想到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果腹,如何避免自己被別的掠食動物吃掉。奴隸制社會以後,由於生產力水平的發展,人們在與動物的對決中,已經處於絕對的優勢,而我們開始由動物的形象發展出了一些圖騰崇拜。這個時候,人們對動物最初的一些憐憫情懷也開始出現。封建社會以後,我們的詩詞和文學作品中開始出現的動物的形象,並且人們開始在這些文學作品中表達對動物的一些憐憫和喜愛的情感。而且原始樸素的生態觀也讓當時的掌權者制定了一些相關法律,以保證人們不會竭澤而漁。漢朝的時候就有漁獵法,而宋徽宗曾經為了保護翠鳥不被屠殺殆盡,而頒佈法令禁止使用點翠飾品。

    然而不管是對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還是說對一些家禽家畜的喜愛,都是沒有完整科學研究支援的樸素情感,也無法由此形成一種文明。在人們的眼裡,動物還只是一種物。1820年左右,英國的科學家透過研究發現了動物是跟人類一樣有情感和感情的。1822年,英國頒佈了世界上第一部反虐待動物法,1824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基金會成立。人類社會進入了,有科學理論為基礎的動物福利保護階段。而且隨著研究的越來越深入,世界各先進國家的動物福利法以及野生動物保護法、生態環境保護法,也越來越完善。當一個國家都可以尋找一部法令來保護動物,而保護動物成為一個世界的主流思想的時候,我們才可以稱之為這是一種文明。

  • 2 # 科學信仰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應該是可以的。一個地區的富裕程度和文明程度越高,對待動物往往更加殘忍。因為一個相對貧窮的地區,一年可能會屠殺100頭豬,因為每頭豬的所有部位,包括內臟都會被食用。但一個高度富裕和高度文明的地區,在人口相同的情況之下,一年可能會屠殺10萬頭豬,因為每頭豬隻食用其身體上最鮮嫩的一小條肉,其餘全部丟棄。所以一個地區的富裕和文明程度與對待動物的態度呈負相關。

  • 3 # 自然使者

    圖片由提問者提供

    對待動物的態度,確實能夠反映出一個地區或者民族的文明程度,但這與貧富程度無關。

    對待動物,又可以細分為對待家養動物和野生動物這兩個範疇。在戰爭年代,或者饑荒年代,人們食不果腹,為了充飢不得不去獵殺野生動物。這是特例,先排除在外。但我們發現,世界上一些經濟不發達國家,例如斯里蘭卡這個剛剛結束戰亂的國家,民眾對野生動物的態度確實溫和的,很少去獵殺野生鳥類和哺乳動物。當地很多野生動物都不怕人,尤其是鳥類。因此,成為華人去海外觀鳥的必去之地。

    而反觀有的國家,自稱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們早已擺脫填報肚子階段,卻為了攀比和排場,大肆獵殺野生動物,稱之為野味。例如,將曾經的優勢鳥種禾花雀用十幾年吃成極危。將北京的優勢鳥種大小太平鳥捉來,用於籠養欣賞,使之很難見到。這可謂奇蹟。

    因此,對待野生動物的態度,和貧富無關,和文明程度有關。以鳥類為例,鴉科的鳥類如喜鵲,本身就是膽子大,不怕人。但在北京一些城市公園,喜鵲總是和人們保持十幾米以外的距離。而在深圳的城市公園,當地常見的鵲鴝、紅耳鵯可以與人保持2米的距離,讓人盡情欣賞。有的時候,白鷺和遊客保持不到20米的距離。都是直轄市,一個還是首都,不能不說北京的文明程度與深圳相比,差距很大。

    再說普通動物,如家庭養的貓狗,以及家畜家禽。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積極推進動物福利,而我們對待家養的動物卻是虐殺不斷。對於家裡養的狗,稍微不順心,就將其遺棄,理由是五花八門。儘管有很多飼養者,不是211大學畢業,就是985大學畢業,甚至是海外留學歸來。相反,一些牧民、農民卻認為,狗、馬、牛是家庭夥伴,要善待它們。

    因此,文明程度與他們所受到的教育程度無關,與文憑更無關係。與他們內在對待自然的態度有關。如果內心敬畏自然,自然也就愛護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裡很不舒服怎麼排解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