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觀自在
-
2 # 情感空間新起點
首先大氣對流和大洋環流是地球系統內影響全球性氣候變化最積極和最活躍的因素。從全球範圍來看,大氣和大洋迴圈系統就像是一架巨大的熱動力機,其熱能主要來自太 陽輻射。一方面,赤道附近的熱空氣上升,從高空流向兩極,下降後又從兩極返回赤道;另一方面,兩極強大的洋底冷水流向低緯。至於人類的關係多少有些,人類活動範圍越來越廣,排放的汙染物越來越多。關係著人類的一切社會活 動,也是地球環境變化最敏感的風向標。極端天氣往往會損害人類的切身利益,它就像是大自然發出的一個警告,提醒我們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形勢。2013年7 月17日,英國遭受了長時間的熱浪侵擾,據《每日郵報》報道,高溫造成760人死亡,英國國會議員甚至提出了給員工放"高溫假"的建議。然而像這樣的高溫 天氣在歷史上卻不是最嚴重的一次。2003年7月到8月問,席捲整個歐洲的熱浪一共造成了35000人死亡,其中英國至少2000人死亡,法國最為嚴重, 約有15000人死亡。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
3 # 心繫宇宙天地寬
地球溫度的變化週期跟人類社會的重大歷史更替週期存在一定關係。
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奠基人竺可楨,在 1972 年發表的《中國近5000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結合史學、物候、方誌和觀測,將過去 5000 年的氣候變化大致劃分為4 個溫暖期和 4 個寒冷期。巧合的是,不同冷暖期所相對應的朝代,正是王朝興衰更替的關鍵時期。
中國古代若是適逢溫暖期,一般就能建立強大的中央政權,此時國土面積廣大。寒冷期則漢人政權實力大打折扣,邊疆少數民族“興盛”,來自外族的壓力很大。
對於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來說,氣候變遷對古代漢族的農耕文明影響非常大,當氣候發生明顯改變的時候,再疊加封建社會必然發生的土地兼併,會導致糧食產量大減,這種時候,往往會產生大量失去土地並逃離稅賦的流民,最終引發農民起義。
但是在歷史上,歷次農民起義結出的革命成果往往會被軍閥強人收割走。雖然經過改朝換代引起的的土地再分配,社會逐漸穩定,但依然會陷入歷史的迴圈,等待下一次大約兩三百年後的饑荒與動盪到來。
所以氣候變化週期與人類社會動盪週期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絕對的。
有些社會更替與溫度變化密切強相關,但大部分社會動盪跟氣候變遷沒有顯著的關聯,主因還是社會矛盾的積累造成的,氣候起了促進作用,但並非主要原因。
拿上一次發生在明末到清晚期的小冰河時代來說,它跟明末發生的一系列農民起義就有相當明顯的關聯。
明朝自朱元璋建基後,因為朱家皇室對子孫後代的照顧,隨著皇室成員的劇增,佔有了大量不需納稅的耕地。隨著朝政腐敗,那些靠讀書成為官僚的世家也大量兼併土地,到了明朝晚期,南方大家族為了增加絲綢的對外出口,推行改稻為桑政策,更加劇了糧食產量與人口增長的矛盾。
此時地球氣候進入一次小冰河時期,造成中國大面積地區的土地持續絕產,糧食危機與社會矛盾相疊加,最終導致李自成、張獻忠等在全國性的嚴重饑荒中揭竿而起。
同時,在東北的後金滿清,也因為氣候劇變,頻繁南下突破山海關劫掠,並且最終撿到入主中原的機會,建立了清朝。
差不多從清朝建立到晚清,氣候都是寒冷的,糧食產量一直不高,雖然引進了很多來自美洲的高產農作物,但在整個清朝時期,華人都是飢餓的。
這種大範圍、長時間、普遍性的飢餓甚至塑造了華人的很多不良習氣與觀感,使得曾經高雅且傲視全球的漢民族到了清朝末年,成為西方人的眼中的劣等民族並影響至今。
回覆列表
很多人認為地球是死的,其實它的生命形式是存在的,現在的地球病了,人類還在迫害它,當影響達到極致的時候,地球就會給人類來這麼一下子,那麼一下子可能人類就滅絕了,重新再來一次人類的啟蒙和發展,這種事對地球來說太簡單了,一個全球地震,火山灰和耗氧就會讓人類滅絕。所以,尊重一下地球的生命,它所有的事件發生,都是有原因的,更別說大型的氣候洋流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