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坡老怪

    想要知道慈禧太后怎麼垂簾聽政,就要明白清朝的政治體制,清朝除了中央集權,各級政府的制度是最接近現代的,分別相對應的是六部對應地方縣級六房,軍政分離,最高機構為軍機處和內閣,對應如軍委和國務院,各省有巡撫衙門(類似省政府)管地方政經,提督衙門(五大戰區)管地方軍事防禦,還有比如三省或兩省有個區域領導衙門,稱作總督衙門,比如兩江總督,而總督衙門的最高領導對軍機處或內閣負責,像慈禧時代,軍機處八大顧命大臣被處理了以後,所有地方軍事行政最高長官聽命於慈禧太后,地方最高長官每一項政策提案需透過慈禧硃批方能實施,而同治皇帝和光緒話皇帝沒有硃批的權利,只成為皇權的象徵。

  • 2 # 歷史百態細細品

    一是利用同治及光緒2位未成年皇帝不能親政,一手把握中樞政權。二是培養心腹排除異己,比如晚清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一些漢族重臣,對比較強勢的宗親比如奕訢實施打壓。

    同治死後慈禧對待自己妹妹的兒子光緒肯定不如對待親生兒子同治真心了,留戀權勢之心更加強烈。

  • 3 # 說唱古今

    我來說說我的觀點。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一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她和慈安太后共同垂簾,恭親王奕欣輔政的階段。第二階段是她大權獨攬的階段。

    第一階段(1861年-1884年),自1861年以後,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欣,樹立了“太后垂簾,親王輔政”的三足鼎立的局面。這個時候的慈禧太后雖然攬權最多,又咄咄逼人。但是慈安太后佔據宗法上的最高地位,具有制約慈禧的權力,而且又聯合恭親王奕欣維持著朝廷正常運轉。 這個時候的清朝處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英法聯軍已經從北京撤軍。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中吸取教訓,迫切需要改變自己,所以清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

    1、洋務運動,在中央以奕欣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漢族官僚為代表發起的一場自救運動。這次運動主要的功勞應為慈安,次要功勞為慈禧,眾所周知,慈禧太后是頑固派的代表最怕變革,所以她不可能積極支援,但是如果慈安太后堅持,恭親王奕欣的協助,很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就能實施。

    2、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佔領清政府南邊半壁江山,把控著江南的稅收等,嚴重影響了朝廷的發展,所以清政府聯合中外反動勢力共同絞殺天平天國,為清政府的洋務運動提供相對安定的環境。

    3、整肅吏治,重用漢臣,咸豐中後期有肅順等八大臣的把持朝政,天下的官僚無不仰其鼻息。而八旗兵勇和滿漢軍旗貪汙腐化,失去戰鬥力,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成為能對抗太平軍的主要力量,所以在恭親王奕欣的幫助下,漢族官僚紛紛得到重用,朝廷出現了同光中興的局面。

    第二階段,慈安太后去世,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藉口軍機處在中法戰爭中的失利,發動政變,使奕欣為首的的軍機大臣全體退出軍機處,這次政變稱為“甲申易樞”。從此慈禧太后終於確立了一手遮天的地位。這個時期慈禧太后的統治風格就是享樂,沒有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欣,慈禧太后在這個時期改革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1、建立海軍,清政府1888年成立海軍衙門,但是北洋海軍成為亞洲最大的水師之後,就再也沒有添過彈藥,軍艦也沒有整修保養過,把水師的軍費都拿去修建了清漪園(頤和園),導致北洋海軍在黃海海戰中全軍覆沒。

    2、對外妥協退讓,甲午戰爭爆發,正值慈禧太后60歲生日,慈禧寧可看戲過生日,也不積抵抗日本侵略。最後在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日軍佔領遼東半島,攻佔山海關,極端危險的情況下在暢春園度過了60歲生日。尤其是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更是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暴露了醜惡的嘴臉。

    3、對內保守兇狠殘暴,嗜權如命,慈禧太后大權獨攬,把同治和光緒玩弄於鼓掌之中,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被慈禧太后逼死,她還讓光緒皇帝管他叫“皇爸爸”,愛新覺羅的子群遭到慈禧迫害的不計其數。

    總而言之,慈禧太后是歷史中的負面人物,他的垂簾聽政長達48年,給人民帶來無盡的災難,也把中國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把酒問青天這首詩的全部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