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露紅葉
-
2 # 推麼推文化傳媒
絕大部分人看文章會糾結於內容的三觀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那麼,對於文章的內容也是如此:
欣賞一篇文章,始於文筆,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三觀。
這種欣賞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關注和取關。
關注和取關的重要性,只要寫過文的或做自媒體的都知道,有時,簡直就是如被愛和失戀,有的人的痛苦,可能超過失戀,取關很能給寫手或自媒體人“挫敗感”。
這種表情和心情,真是難以言表:
不知道看了這幅圖,你會讀到什麼?
為什麼文章內容的三觀這麼重要?
這是因為三觀與否最終會導致人們的認同。
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這裡的道就是三觀。
三觀,說的通俗點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家一聽到三觀,常常覺得這個詞離我們的生活好像很遠,似乎是哲學的味道,同我們的現實生活渾身上下木有關係,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三觀在生活中表現出很具體,它會無時無刻不在,左右著我們的生活。
它會影響到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情,影響到所做的每一個決定,甚至每一個想法、念頭和情緒升起。
比如:我們要不要喝這杯酒?我們一定是用我們的三觀來決定的,由價值觀來決定的。我們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生孩子,要不要去買衣服......
你說:文章的三觀不被認同,就會不被欣賞,就會被取關,能不糾結嗎?
-
3 # 舊桃蹊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書名這裡就不提了。
從第一章吐槽到最後一章,實在是很想找作者出來跟他好好理論一番。
看完那本書,我什麼都沒記住,只記得當時自己多生氣。
但看完那本書之後,我又好好想了想,為什麼一本書就能讓我這麼生氣。
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三觀不合。
我是個稍微有點大女子主義的人,但那本書把女孩兒貶得一文不值。
我想最憋氣的事情應該就是想吵架卻看不見物件吧!
細想下來,看書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我想看書肯定不止打發打發時間就可以了。
看書應該要有所得。
那些和你三觀不符的東西看過之後究竟能不能獲得些什麼才是重要的。
所以,糾結,一定要糾結,怎麼不糾結?
三觀這東西沒有對錯,只有是否扭曲。
就像我們看精神病人一樣,可能理解不了,但奇葩的思維它確實存在。
三觀也是,跟你三觀不符的書可能看見的很少,但是跟你三觀不符的人肯定見過很多。
面對那些人的時候,你會去跟他們爭個高下嗎?
可能很少吧,遇到這樣的人時我們一般採取的方法就是減少交流。
所以一般不會對他們的三觀進行過多的解讀。
但如果你真的遇到了一本和你三觀不符的書,那不正是你探究他們三觀的好時機?
讀書和看人一樣,都是在交流。
只是交流的過程愉快不愉快而已。
一個人很難去改變另一個人。
僅僅靠一本書也很難去改變另外一個人。
就像我看完那本書之後,自己沒有改變,但卻實實在在寫了好多東西反駁他。
這也是一種輸出。
只要你在輸出,就一定能有所獲得。
所以,看書的時候當然要糾結三觀。
不是糾結了就不看了,而是糾結過後,看看究竟差在哪兒了。
每種三觀都有存在的價值,可能會提供一種完全不同的觀念,創造一個完全顛覆的世界。
那個世界,不需要接受,只要去看看,也是一種成長。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一個人一個看法,以我的看法就是能把人家的文章看透就可以了,不用過分糾結什麼三觀,學習人家寫作的精髓,自己以後在寫作當中能更好的把作品做好。過分糾結人家的的作品是對人家的不尊重,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表現手法,不是每個人都唯你的意思而改變或讓你滿意,必竟是人家的勞動果實,都是值得學習的。就看看文章而已,也不是什麼學術研討。我只能有淺薄的見解,說的不對望指教!謝謝邀請回答問題,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