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經常看到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融資,而且金額都是巨大的,可是對於創始人來說,依靠自己的企業的經營能力來獨立發展,不是更有利嗎?為什麼還需要融資呢?
8
回覆列表
  • 1 # 人生邏輯

    融資發展壯大和靠自己的利潤髮展壯大,這是二種發展模式和解題思路。我簡單找二個例子來說一下。滴滴和華為。滴滴靠不斷融資發展壯大並幹掉其它許多競爭對手。華為則一直不上市,多是靠自己的利潤和技術發展壯大。能說滴滴是錯的,華為是對的嗎?當然不能這麼說。

    一,滴滴當時所在的所起步的行業是群“雄”逐鹿的行業,網際網路巨頭都藉機參與其中了,那麼是沒有多少機會和多少時間讓其慢慢賺錢來支撐自己的擴張的。自己不極速擴充套件,則會被淘汰和吞併的。這沒有什麼道理可言,而是事實就明擺在那,滴滴程維,如果優柔寡斷還在考慮融不融資,那麼早就不存在滴滴這個公司了。他考慮的是融多少資,拿誰的資而不會被資本完全控制而已。再比如馬雲,建立阿里巴巴帝國,也是一步步不斷融資壯大的,開始時還被很多不認可的人當成騙子。幸虧有阿里二號人物蔡崇信的人脈資源幫助,而一步步壯大到今天。這麼融資一步步走來,融資顯然對於阿里對於滴滴對於許許多多,需要藉助資本快速壯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是必須的,沒有對錯之分。

    二,以華為為代表的技術型研發型公司則走的是另一條路和方式。他們的專長是什麼,自然是技術,技術不是一二天,一月二月,半年一年可以立馬出研究成果和實踐成果的。那麼他們可能像華為一樣,一邊自己做生意開發產品賺取利潤一邊搞研發。再出產品再創利潤,再研發,不斷良性迴圈。再比如京東方做液晶螢幕一直由國家或有實力的投資贊助,長期的投入沒有立馬回報,直到做成功了,才會得到青睞。有很多時候,也可能不是不想融資,而是資本不一定青睞這些,長久研發沒有立馬回報的科研研發企業。雙向選擇吧。

    最後歸結於,不同的選擇沒有對錯,有的公司自己不去不想融資或融不到資,有的公司去融資。另一方面,有的資本看不上一些公司,有的資本看上並熱衷於一些公司。不同的選擇與不同的發展,出了許多不同的命運結果。

  • 2 # 首席投資官

    這麼說吧,如果你發現了一個非常好的賺錢模式,長期能夠保證收益率30%的增長。融資的成本只有6%-8%,所以你融資的錢越多,賺的錢越多。誰會跟多賺錢過不去?

    假如你是一個特別倔強的企業創始人,你不借債、不發股,投資人找你來了,希望從你的模式中分一杯羹。然後你把投資人掃地出門。人家投資人憑藉雄厚的資金實力,再造一個你的公司,技術收購的產品專利,你的公司就完了。

    什麼情況下企業完全不需要融資、還非常優秀?不需要錢(錢多到一下子能佔領全部市場)、產品特別牛(牛到壁壘太高無人進入)。但我作為老闆,為毛不借債?這麼牛逼的企業,我作為老闆,為毛不用優秀公司低成本借到債,然後用自有資金投資其他的專案?所以,優秀的不融資企業,就相當於“圓的方”一樣是個矛盾。

    無論是從企業長遠發展還是從和氣生財的角度,最好你都要融資。

  • 3 # 融資亮點

    企業融資不僅是找錢、更是融資融智聚資源,應成為企業家必修課,為便於理解,我經常把它和個人情況做類比:個人生存、生活需要自給自足或賺錢購買各類生活必需品,企業也一樣,如果不能自給自足,就需要資金購買必備的生產要素,進行商業價值創造進而逐漸壯大,特別說明,和個體不同的是,企業融資不應向個體缺錢後進行借錢一樣,首先,需有前瞻性,不要到企業沒錢的時候借錢,考慮到企業融資中的資本市場的複雜環境、企業經營的資金應急使用、融資過程不確定性等客觀因素,我們建議融資時間窗最好在,你的現金流可使用1年以上的時點啟動;其次,企業不應缺錢才去融錢,有時更多是企業發展階段要求,如成長期和Pre-IPO前,企業或許已證明較好的盈利能力,充足的正現金流,但為了企業實現更高的發展目標,鞏固行業地位、形成市場壟斷、佈局未來新趨勢等,發起融資。所以,再次強調,我們對企業融資的觀點:需要視企業階段目標、自身特點、內外部環境等細化融資用途、融資金額、融資方式(股權or債權)、融資物件(哪類投資機構,銀行/風投/政府扶持資金/內部員工等等)、願意付出的資源或籌碼(設立ZOPA,Zone of Potential Agreement)等各要素,按我們一直提倡的“想全”“找準”“談贏”三步走,做好準備,打贏融資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買車,買用油、用電還是混動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