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華夏魏氏

    源流出自姬姓,為周文王裔孫畢萬之後,以邑為氏或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史記·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關資料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攻滅後,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後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後,亡國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稱魏姓正宗。

    源流二出自羋姓,為顓頊帝的後裔魏冉之後,後改姓魏。據《史記》等有關資料所載,戰國秦昭襄王時有國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異父弟魏冉,本楚人,羋姓,後改姓魏。在羋魏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魏氏,形成另一個龐大的魏氏族群。該支魏氏與羋姓熊氏同宗同源,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出自外姓改姓魏:① 出自高姓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慶元進士,本高氏,後改姓魏。

    注:南宋蒲江七進士,南宋蒲江魏高氏一門七進士,在四川乃至全國亦罕有。據魏了翁著《鶴山全集》和《宋史》記載,魏氏家族世代居住在南宋邛州蒲江縣鹽泉鄉田家卯(今蒲江縣鶴山鎮齊心村),後因魏氏子弟接踵科舉,家道昌盛,舉家遷入蒲江縣城。魏了翁祖父魏大昕,祖母高孺人,生七子。第六子魏存夀,因高孺人之兄高黃中無子,乃過繼給高氏,改姓不改名,此為魏了翁生父。高存夀娶妻譙氏(其父曾任射洪縣主薄,長江縣令),生高載、高稼、高崇、高定子、高茂、魏了翁。因魏了翁本家二伯父魏上行無子,高存夀隨尊母親高孺人命,將魏了翁歸宗本姓,過繼給魏上行。魏文翁為魏了翁堂弟,高斯得為高稼之子。高載、高稼、高崇、高定子、魏了翁、魏文翁、高斯得等七人,相繼科舉進士,以血統論,為一門七進士。以姓氏論,為二門七進士。② 出自李姓改姓魏。明代有崑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進士,後改姓魏。

    源流四出自少數民族改漢姓或為少數民族固有之姓:① 滿族倭徹赫氏、佤族斯內氏、鄂倫春族魏拉依爾氏改漢姓為魏。② 土家、蒙古、彝、回、北韓等族均有魏姓者。

    源流五源於氐族,出自南北朝時期略陽氐族人王元壽,屬於因故改姓為氏。南北朝時期,北魏政權控制的中國北方地區有四部氐族人。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農曆1月,北魏孝文帝在洛陽起建太和、安昌兩大宮殿,四方集賦,民不聊生。秦州略陽(今甘肅秦安),氐族人王元壽憤而率部起事,聚眾五千餘家,自命大將軍,號為沖天王,改姓名為魏揭,以對抗北魏王朝。當時雲中地區(今內蒙古托克托)大荒,民飢不耐,魏揭率起義軍開倉賑恤。到農曆2月,漢川(今湖北孝感)氐族人泉會、譚酉等相繼起義,並率部與魏揭合聚,聲勢愈旺,遂佔據幷州城(今山西祁縣),與北魏王朝對抗。2月底,北魏王朝秦州(今甘肅天水)、益州(今四川成都)兩地刺史、武都公尉洛侯率大軍討伐起義軍,起義軍寡不敵眾,很快就被北魏軍攻破幷州城,擊殺魏揭,俘獲其妻、子,押送京師洛陽。魏揭的餘子族人遷逃藏匿,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漢姓為姓氏者,稱魏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兀良哈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兀良哈氏,源出兀良哈部。兀良哈人是元朝初期遊牧於蒙古高原斡難河流域的兀良合人的後裔,其代表人物就是兀良哈·哲勒篾與兀良哈·速不臺兄弟倆。另外,蒙古族兀亦桑氏,是兀良哈部的一個分支,在清朝初期即冠有漢姓為魏氏、周氏、吳氏等。

    源流七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在土家族、彝族、北韓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魏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魏氏,世代相傳至今。

    http://www.zhww.net/news/?139.html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嗓音獨特動聽的歐美男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