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love343
-
2 # 加糖動漫
其實我也看過天線寶寶,在當時看的時候可能只有三四歲吧,但是我還記得那時候看天線寶寶也覺得是非常好看的。因為天線寶寶的人群應該就是3到4歲的小朋友。所以不可能要求他有深刻劇情什麼的,他就符合三歲小朋友看了就可以了,我覺得在當時來講,他是符合市場要求的一部出色的動漫。
奧特曼來說的話,我看的時候應該是五六歲吧!奧特曼是每天都有一個特定的怪獸出現,然後奧特曼打敗怪獸拯救人類拯救地球。然後每一集出現的怪獸都不一樣,奧特曼的動作來來去去就只有那幾招。是比天線寶寶更有一些劇情那樣。
綜合來講。奧特曼和天線寶寶都有特定的人群。他的市場就是3到6歲的小孩。
為什麼要出天線寶寶和奧特曼。市面上的所有產品都是因為有市場而存在的,都是因為能賺到錢而存在的。雖然我們現在看他是非常幼稚的,但是事實上他們連載了很多集。那就說明它的市場巨大。有市場為什麼不可以出這種動漫呢?你說是吧!
《初代奧特曼》為《奧特Q》之續作,描述了為應對怪獸和宇宙人對地球的威脅而成立的“科學特別搜查隊”(日語:科學特別捜査隊,簡稱“科特隊”)以及來自M78星雲宇宙警備隊的宇宙人“奧特曼”合力制服入侵地球的怪獸和宇宙人的故事。當時播出時的贊助商為武田藥品工業。
這部作品於1965年8月開始企劃,當時《奧特Q》正在熱播,於是圓谷公司便趁熱打鐵,決定製作新的特攝劇。電視臺方則建議新作彩色化,而在故事創作方面,則要求加入專門的神秘事件處理機關、加入傑斯提斯的英雄與怪獸作戰,且要保留《奧特Q》的一名演員。當時在會議中出現了“正邪兩類怪獸對戰”的想法,當時傑斯提斯怪獸的名字被定為“貝姆拉”。 [3]而被稱為“特攝之神”的圓谷英二則建議加入一個像美國Superman一般的英雄[4],該建議被採納,劇組計劃將數年前的類似草案《Woo》實體化。超級英雄稱“紅奧特曼”(レッドマン),後又在造型上加以修改,使之擁有人一般的輪廓,而非初版草案一般的怪獸。奧特曼就這樣逐漸成型。被棄用的名字“貝姆拉”則被用作首個怪獸的名字。
奧特曼的故事是從“科學特蒐隊”的早田隊員(ハヤタ)駕駛戰機追蹤神秘的藍色光球與紅色光球開始的。其座機在日本龍森湖上空與紅球相撞,早田犧牲。紅球的本尊即來自M78星雲的宇宙人“奧特曼”,他為追蹤逃亡的怪獸貝姆拉(ベムラー)而來到地球,因傷害了地球人而感到內疚,因此奧特曼決心與早田合二為一,共同為保衛地球的和平而戰。早田隊員透過奧特曼給予的“β膠囊”(ベーターカプセル)變身為奧特曼,與怪獸、宇宙人作戰。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8%B6%85%E4%BA%BA%E5%8A%9B%E9%9C%B8%E7%8E%8B
1996年,Ragdoll公司和BBC簽約,開始製作了這個長達260集、每集30分鐘的幼兒節目,主要的收視物件是12個月大到5歲的學齡前幼兒。Ragdoll 國際節目經理 Nick Kirkpatrick 強調:“《天線寶寶》不是教育節目,和《芝麻街》或大家都知道的很多兒童節目不一樣。《天線寶寶》只想呈現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發展的有趣經驗。《天線寶寶》這個節目也是根據這個想法發展出來的。”
《天線寶寶》有兩個元素:一個是“幻想園地”、一個是“真實紀錄”。“幻想園地”是指《天線寶寶》的主要場景“神奇島”(香港譯名為天線得得園),島上有許多幻想奇觀,讓孩子有創造力、想像力;四個天線寶寶在神奇島上玩樂,彼此之間有良好的關係,沒有暴力,雖然很多事情都不懂,但是很喜歡學習。天線寶寶們是科技的產物,是幻想的人物,不等同於人類,所以不一定要有父母、兄弟姊妹等人類關係,坐下時會發出“叭”的聲音。
Nick Kirkpatrick 說:Ragdoll公司很注重全球各地的《天線寶寶》配音版本,期望原來每個角色的個性都不會因配音而失真,也期望能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來配音。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5%A4%A9%E7%B7%9A%E5%AF%B6%E5%AF%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