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天命愛乒乓

    張怡寧不退役,後面的球員怎麼上來?給騰位置呀。

    那時候,中國乒乓球佔絕對統治地位,真是不怕外戰,讓誰上都能贏。基本上就論資排輩,前頭退後頭上。

    可惜,自張怡寧退役後,雖然在國際比賽中還佔統治地位,但沒有了魔王級的球員,而是各領風騷一兩年,並且到現在還頻輸外國球員,出現霸位不保的情況,需要重視了!

  • 2 # 木子159956605

    好!登上了頂峰就只有退了,不退 後來的人如何登頂?所以 馬龍 丁寧該退;張繼科復出只能是笑話,聰明一點,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有多少人懷念李曉霞呀?

  • 3 # 小球記者

    這是個好問題,題主有心了。

    先說鄧亞萍吧。

    前不久劉國樑在就任乒協主席的施政報告中,曾提到過女乒的幾個時代,第一個提到的就是“鄧亞萍時代”。1992和1996年兩屆奧運會,鄧亞萍連拿4枚金牌。這期間,鄧亞萍連續8年排名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幾乎統領了各大賽事的單、雙打冠軍,這個時期也被稱為乒乓球的“鄧亞萍時代”。

    鄧亞萍的人生要感謝薩馬蘭奇。

    但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後,鄧亞萍便處於退隱狀態,當時她不過24歲。鄧亞萍先後去了清華和劍橋大學學習英語。這個時候,鄧亞萍在球場上的動力已經不足了,手握18個世界冠軍很難讓她再找到新的興奮點。而且,國際乒聯的技術改革,以及國乒新人不斷湧現,鄧亞萍最終選擇了離開。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薩馬蘭奇。無論在巴塞羅那還是亞特蘭大,薩馬蘭奇都告訴鄧亞萍要抓緊時間學習英語,“這是你未來生活的另一把‘球拍’。”所以,鄧亞萍後來去清華便是選擇了英語系,儘管她但是已經24歲了。

    再說張怡寧。

    2008年北京奧運會奪冠後,張怡寧家門口奪冠,圓了自己的一個心願,當時便有退役的想法。“乒乓球已經不能帶給我驚喜了。”這真是張怡寧的內心想法,她拿了19個世界冠軍,很難再有別的興奮點了。但因為要幫助北京隊征戰全運會,張怡寧並未第一時間退役。2009年,張怡寧幫助北京隊全運會奪冠,並在橫濱世乒賽登頂。

    北京奧運會奪冠,張怡寧再無牽掛。

    “當時打完全運會,正好是一個節點,對運動員來說,意味著走完了一個里程碑,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後來接受採訪時,張怡寧也談到了退役時的情形。

    最後總結一下,鄧亞萍、張怡寧等人在巔峰期退役,一是因為她們自己內心的想法,二也因為國乒隊後備力量太強,人才輩出。鄧亞萍還沒退役,王楠已頂了上來。王楠正處巔峰,張怡寧又頂了上來;張怡寧北京奧運會之後尚未退役,李曉霞又冒了出來.....

    調侃一句,都是國乒人才太多惹得禍呀.....

    兩個人見人怕的大魔王。

  • 4 # 環球乒乓

    好問題,其實這是一個如何延長運動員運動壽命的問題,也是隨著乒乓球技術的發展而必須面對的問題。

    當一個優秀運動員在達到運動生涯的高峰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傷病的困擾,怎樣才能使她們保持高水平,延長運動壽命是擺在國乒教練組面前的重要課題。國外運動員不存在這個問題,只要他的國家沒人能超過他,世界排名一直在其他人前面,就可以一直代表國家參賽,指導自己不願意打為止。而中國乒乓球隊不行,你必須面對年輕運動員的挑戰,一旦被超越就很難跟上了。

    想鄧亞萍、張怡寧、張繼科、馬龍都達到過運動巔峰,同時又面臨著年輕運動員的衝擊。我認為頂級運動員延長運動壽命,必須要有個規劃,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怎樣保持領先優勢,其次是如何克服傷病。

    目前,由於新球的使用,對體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大運動量訓練後,恢復體能的速度越來越慢,受傷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怎樣處理訓練和傷病的關係,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周密安排。再就是合理安排運動量和運動計劃,好鋼用在刀刃上,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效率,追求質量,有選擇地參加比賽,減少次數,提高參賽質量,要參加就要進決賽,保持取勝的慾望和自信。說到底,要想延長自己的運動壽命,最重要的還是要取決於自己的目標,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有動力。打打看就說明信心已經動搖了,很難調動自己的潛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了梅西和C羅的國家德比,劇情將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