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非洲動物大遷徙是怎麼樣的
8
回覆列表
  • 1 # 張昕宇梁紅

    之所以說是“大”遷徙,一是因為這一遷徙的路程之長,動物們要跋涉3000多公里;二是因為遷徙的動物數量之多,大約有200多萬頭!

    這次,我們就來到了肯亞的馬賽馬拉大草原,親眼目睹這舉世聞名的野生動物大遷徙。

    30萬頭斑馬是大遷徙的前鋒,他們最喜歡吃草莖的頂部,因此走在隊伍的最前面。

    中間主力是超過150萬頭的角馬,他們走在斑馬後面,吃斑馬啃過的草的底部。

    角馬因為數量眾多,是大遷徙的絕對主力和“發動機”。它們也是我們一路上見到最多的動物。

    角馬又叫牛羚,它們的叫聲聽起來像“gnu”。它們的樣子長得很奇怪,是半牛半馬的“牛頭馬面”,它們的頭粗大而且肩寬,像水牛;後部纖細,比較像馬。

    這種奇怪的動物一些朋友可能猛一聽並不是很熟悉,不過我一說大家就知道了。

    《獅子王》裡辛巴被刀疤引到一個峽谷裡碰到奔騰的牛群,幸虧被爸爸木法沙趕來捨命救下,這奔騰的牛群其實就是遷徙中的角馬。

    在角馬的後面,為遷徙隊伍斷後的是50萬隻瞪羚。

    它們跟在隊伍的最後,吃新長出來的嫩草。

    而伴隨著這些草食動物構成的遷徙隊伍的,是伺機而動的獅子、豹子等肉食動物。隊伍裡落單的成員,很容易就會成為這些猛獸口中的美食。

    遷徙,可以說是動物們的宿命。

    東非大草原可以分成兩個部分:馬賽馬拉大草原和塞倫蓋蒂大草原。

    一年中絕大多數時間裡,動物們都在塞倫蓋蒂。但旱季來臨後,塞倫蓋蒂不能提供足夠的草給角馬們食用,它們就開始朝著北方的馬賽馬拉遷徙。而等旱季結束以後,它們又會再回到塞倫蓋蒂。

    遷徙大軍結伴同行,常年不停歇地從一個草原啃食到另一個草原,像割草機順著時鐘方向進行。

    每年2月份的時候,會有大約25萬小角馬出生在塞倫蓋蒂草原。

    因為隨時可能面臨肉食動物的捕食,一頭小角馬在出生10分鐘後,就必須學會站立、行走。

    這些小生命之後將從這裡啟程,跋涉3000公里的遷徙路。

    但在這一路上,有30-40%的小角馬將會死掉。

    在5月的最後一場雨之後,旱季的開始了。這時青草已被逐漸消耗光了,草原上的水草不能滿足百萬大軍的需求。

    角馬和斑馬、瞪羚開始向著被稱為“雨季避難所”( Wet season refuge)的有雨樹林遷徙。

    到了7-9月份,遷徙大軍就來到了塞倫蓋蒂和馬賽馬拉交接的地帶。這時最驚心動魄的,是它們沿著被稱為“非洲血河”的馬拉河,展開可歌可泣、驚險艱鉅的生死之渡。

    在湍急的馬拉河裡,藏著兇猛的鱷魚,它們一旦被鱷魚咬住幾乎就無法逃脫死亡的命運。

    而橫渡馬拉河的隊伍中一些出生不久的幼崽和年老的群體還容易滑到或被河水沖走,葬身河底。

    馬拉河之渡,簡直是地球上生死存亡的縮影,生存與死亡只在一線之間。

    到了11月份,塞倫蓋蒂的小雨季開始時,遷徙大軍再次追隨著雨的足跡,返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在整個動物大遷徙的過程中,它們面對飢餓乾渴、渡河傷亡、體力不支、弱肉強食……據說,只有七成的幸運者能回到出生地。

    這是自然界最偉大的遷徙旅程,也是世界上七大自然奇蹟之一。

    而其實這樣的遷徙旅程,並不是非洲大陸上的角馬、斑馬和瞪羚獨有的。

    北極燕鷗在北極繁殖,卻要飛往南極過冬,它遷徙的路途達2.2萬公里,可以說生命的大半時間都在飛行中度過。

    座頭鯨夏天生活在涼爽的高緯度水域,但是在熱帶或亞熱帶水域交配繁衍,每年遷徙路程長達2.5萬公里。

    不只是動物,人同樣如此。

    對於華人來說,一年一次的春運是不變的遷徙之路,人們從工作的北上廣,回到生長的家鄉。

    跨越萬里的遷徙,有的是為了食物,有的是為了繁殖,有的是為了生存,有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物種都在掙扎求存。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整理櫥櫃時,一家三口十多件舊羽絨服不穿了,捨不得扔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