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林火山

    其實,歷史無論怎麼掩飾,總會有細枝末節讓人窺出端倪。皇太極五入長城,真的就是來搶劫麼?也對也不對,現在大家津津樂道的小冰河時代並不止是針對明朝的天災,對漁獵出身的滿清危害更加嚴重,加上努爾哈赤時代錯誤的民族政策,導致滿清內部的危機不比大明少,急需透過外來資源補充實力,穩定士氣,可是議和通商的手段被大明堵死了,只剩下唯一的手段就是強搶。京師作為北方最大的政治,經濟中心,如此巨大的誘惑難道還不足以讓滿洲人動心麼?哪有狼狗不愛吃肉的?

    然而根據明史及清史,皇太極五入中原,似乎真的就沒有動過心,還很大度的說先讓崇禎皇帝座在那。每次都是大肆掠奪,連戰連勝,卻屢次放棄進攻北京的良機,直接揚長而去,這不符合皇太極及滿清利益的,所以依老夫拙見,此事很不合理。

    所幸史書有一段記載,發生在1644年李闖進京後,滿清貴族間為日後的發展路線進行討論,多爾袞對阿濟格、多鐸說:“吾嘗三圍彼都,不能遽克,自成一舉破之,其智勇必有過人者。今統大眾親至,得毋乘戰勝精甲,有窺遼之意乎?不如分兵固守四境,以觀動靜。”三人“鹹有懼色,遂頓兵不進”。這不明擺說了不是滿清不想打,只是打了三次沒打下來而已!所以五次入關,其中三次打了北京。

    根據現有資料,我們可以查出滿清至少三次想圍攻北京,第一次在天聰三年,皇太極只掃了蘚州周邊幾個城,就被袁崇煥黏上,一路殺到北京,又被袁崇煥擊退,失敗了。第二次應該在崇德四年,清兵此次規模很大,京城都戒嚴了,盧象升主動決戰,雖然力竭戰死,卻也爭取了不少時間,迫使滿清調整策略,所以也失敗了。第三次應該是在崇德七年,皇太極發動了空前規模的入關作戰,但自身開始經常性的聖躬違和,所以未能得逞。因此不應該說清軍沒動過滅明的念頭,只是明將死戰,機緣巧合導致滿清沒能成功。

    當然了,我們今天不過是透過一些史書上的細枝末節推測皇太極的戰略目的,清朝史官在無確切資料的情況下,不大可能妄自猜測大清太宗文皇帝並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只能有意無意淡化了原本的戰略目標,強調戰爭結果,然而就結果而言,這幾次作戰雖然未能滅亡明朝,卻也使明朝本就不堪重負的軍事壓力雪上加霜,促進了明朝的滅亡。

  • 2 # 這些歷史要讀

    百足之蟲 死而不僵!

    對滿清而言,雖然能在野戰中不斷擊潰明軍,能牢牢把握著戰爭的主動權。但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垂死的明朝,其國力還是遠勝偏居關外的滿清。

    其實,皇太極多次揮軍入侵關內,幾次打到了北京城下,都是從長城防線最為薄弱的地方殺進來的,根本無法突破關寧防線。

    依靠八旗勁旅強悍的野戰勢力和卓越的機動性,皇太極幾次入關,都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不錯的打擊效果。但是,卻無法在短時間尋找並徹底殲滅明軍的主力機動兵團。

    而北京作為大明帝都,城高池深,更不是這麼容易拿下的。如果皇太極堅持進攻,時間一長,不僅軍隊銳氣會下降,自身的糧道和後路也很可能被山海關一帶的明軍截斷。到時候再被明軍各路勤王之師包餃子,那恐怕死就是皇太極了。

    因此,那時皇太極並沒有直接滅亡大明的能力,更不是抱著滅亡大明的目的而來的。他這麼做,首先是為了疲明。透過武裝威脅,滋擾明朝,使之無法全身心投入到關內的平亂之中,同時又能逐步消耗明朝邊軍,給明朝慢慢放血。

    再次,就是劫掠。滿清雖然完全侵佔了關外,但是原來的關外漢人很多都在這過程中被明廷遷回了關內,或是在努爾哈赤野蠻的征伐中,被殺戮了。關外人丁物產都比明朝統治時期要倒退了。因此,滿清必須入關劫掠人口,吸收漢族文化才能繼續發展。

    這些才是皇太極時期,八旗入關的目的。而到了1644年就不同了,首先,正統的大明王朝滅亡了,北方漢地民心更加躁動;其次,吳三桂有獻出了山海關,掃除了清軍入關的最大障礙。所以,多爾袞入關,那是鐵了心要逐鹿中原的,把全副家當都給壓上了!

  • 3 # DWY47002

    其實皇太極不是沒有想過打下京師,他想過,而且第一次就這麼做了,但是他沒想到他的背後留下來很多明朝的軍隊,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搶劫完就趕緊撤回,否則就會遭到前後夾擊,之後他每次也都是繞過山海關入關的,會遭到與第一次一樣的情況,所以他才有了五次入關不滅明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加利亞公開賽男單第二輪馬特4:1皮切福德,為馬龍完美復仇,如何看待這一戰?